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文章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第一节 可转债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宣告效应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发行可转债后上市公司的绩效表现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第一节 可转债的定义和特征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可转债的优劣势 | 第24-25页 |
一、从发行方角度分析可转债的优劣势 | 第24页 |
二、从投资者角度分析可转债的优劣势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可转债与其他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25-27页 |
一、可转债与配股、增发的比较 | 第25-26页 |
二、可转债与普通债券的比较 | 第26页 |
三、可转债与银行贷款的比较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案例介绍 | 第27-35页 |
第一节 中鼎股份及其所在行业的简介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中鼎股份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 | 第28-30页 |
一、公司成长能力受到同业竞争者的挑战 | 第28-29页 |
二、公司面临着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中鼎转债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 第30-31页 |
一、用于橡胶制品生产线扩建项目 | 第30页 |
二、用于减震橡胶制品生产线扩建项目 | 第30页 |
三、用于汽车金属零部件生产线扩建项目 | 第30-31页 |
第四节 中鼎转债发行回顾与基本条款 | 第31-33页 |
一、中鼎转债的发行回顾 | 第31页 |
二、中鼎转债的基本条款 | 第31-33页 |
第五节 中鼎转债的实际融资成本测算 | 第33-35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35-56页 |
第一节 可转债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 第35-41页 |
一、扩大产销需要长期大额资金 | 第35-36页 |
二、内部资金难以满足融资需求 | 第36页 |
三、债权融资可以平衡公司资本结构 | 第36-37页 |
四、在建生产线形成偿债压力 | 第37-38页 |
五、寻求低成本的“股权”融资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41-46页 |
一、确定事件日、事件窗口期以及事件估计期 | 第41页 |
二、计算预期收益率、超额收益率及累计超额收益率 | 第41-45页 |
三、事件研究法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基于熵权法的绩效水平分析 | 第46-56页 |
一、熵权法的适用性 | 第46-47页 |
二、构建指标体系 | 第47-50页 |
三、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50-52页 |
四、基于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 第52-54页 |
五、计算各年综合绩效得分及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6-6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6-58页 |
一、中鼎股份的可转债融资决策考虑了融资成本、资本结构等多项因素 | 第56-57页 |
二、市场对中鼎股份发行可转债的反应是积极的 | 第57页 |
三、中鼎转债发行后公司的绩效有上升趋势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58-60页 |
一、公司再融资决策前应综合分析自身资本结构和融资成本等因素 | 第58页 |
二、政策支持下公司仍应理性发行可转债 | 第58-59页 |
三、可转债市场大热环境下更应严格监管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