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国自治军”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导论 | 第7-11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7页 |
| 二、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 第7-8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四、研究重点、难点以及空白点 | 第9-10页 |
| 五、相关界定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抱犊崮土匪兴起的原因 | 第11-20页 |
|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抱犊崮土匪梗概 | 第11-14页 |
| 一 山东土匪梗概 | 第11-12页 |
| 二 抱犊崮土匪梗概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抱犊崮土匪兴起的原因 | 第14-20页 |
| 一 经济凋弊、灾荒连连 | 第14-16页 |
| 二 官吏贪腐、豪绅盘剥 | 第16-17页 |
| 三 其他因素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抱犊崮土匪特征 | 第20-38页 |
| 第一节 外现特征:暴力残忍 | 第20-28页 |
| 一 抱犊崮土匪的暴行 | 第20-22页 |
| 二 抱犊崮土匪暴行剖析 | 第22-28页 |
| 第二节 内在特征:泥沙俱下 | 第28-35页 |
| 一 良莠不齐 | 第28-33页 |
| 二 派系林立 | 第33-34页 |
| 三 政治诉求迥异 | 第34-35页 |
| 第三节 固定军匪 | 第35-38页 |
| 一 固定军匪界定 | 第36-37页 |
| 二 固定军匪特征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从抱犊崮土匪到“山东建国自治军” | 第38-61页 |
| 第一节 “自治军”对外关系 | 第38-42页 |
| 一 “自治军”与会党、革命党的关系 | 第38-39页 |
| 二 “自治军”与各派军阀的关系 | 第39-40页 |
| 三 “自治军”与当地乡绅、百姓的关系 | 第40-41页 |
| 四 “自治军”与日本人联系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自治军”的武器来源 | 第42-46页 |
| 一 溃兵自带及劫掠所得 | 第43页 |
| 二 购买 | 第43-46页 |
| 第三节 “自治军”的内部建设 | 第46-51页 |
| 一 思想建设 | 第46-49页 |
| 二 组织建设 | 第49-51页 |
| 第四节 “自治军”覆灭及其性质 | 第51-61页 |
| 一 “自治军”覆灭原因 | 第52-53页 |
| 二 “自治军”的性质 | 第53-61页 |
| 结语 | 第6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一 报刊、杂志 | 第64页 |
| 二 一般史料 | 第64-65页 |
| 三 研究论著 | 第65-67页 |
| 四 研究论文 | 第67-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 附录:图表目录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