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内涵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含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具体体现 | 第11-13页 |
一、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的相分离 | 第11-12页 |
二、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时间上的紧密性 | 第12页 |
三、量刑主体与定罪主体的同一性 | 第12-13页 |
第三节 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一、人权保护理念 | 第13-14页 |
二、司法程序正义理念 | 第14-15页 |
三、权力制衡理念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域外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 | 第16-20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国家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比较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现状及改革 | 第20-29页 |
第一节 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现状问题 | 第20-23页 |
一、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缺失不利于被告人量刑辩护权的行使 | 第20-21页 |
二、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缺失容易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 第21页 |
三、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缺失不利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行使 | 第21-22页 |
四、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缺失阻碍了判决的可接受性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缺失之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一、观念上的原因 | 第23-24页 |
二、立法上的原因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改革实践 | 第25-29页 |
一、量刑答辩制度 | 第25-27页 |
二、量刑事实与定罪事实的分离 | 第27页 |
三、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的分离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学理分析 | 第29-33页 |
第一节 “独立”与“不独立”之争 | 第29-30页 |
一、量刑程序的独立是认识规律的体现 | 第29页 |
二、量刑程序的独立可以实现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相对独立”与“完全独立”之争 | 第30-33页 |
一、量刑程序的完全独立与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 | 第30-31页 |
二、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选择之缘由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强化我国量刑程序相对独立性之思路与举措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强化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思路 | 第33-34页 |
一、量刑与定罪并重 | 第33页 |
二、公正兼顾效率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强化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之举措 | 第34-42页 |
一、立法上肯定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 | 第34页 |
二、量刑程序案件的分流机制 | 第34-35页 |
三、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庭前程序 | 第35-36页 |
四、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36-37页 |
五、量刑证据开示制度 | 第37-38页 |
六、社会调查制度 | 第38-40页 |
七、判决理由公开化制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