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生态村相关概念及涵义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农村、自然村、行政村、村落 | 第17页 |
2.1.2 生态社区与低碳社区 | 第17-18页 |
2.1.3 生态村 | 第18-19页 |
2.2 生态村发展模式 | 第19-23页 |
2.2.1 生态村发展模式的定义及其内涵 | 第19-20页 |
2.2.2 生态村发展模式的构架 | 第20-23页 |
2.3 生态村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3.1 乡村聚落生态理论 | 第23页 |
2.3.2 生态价值观理论 | 第23-24页 |
2.3.3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4页 |
2.3.4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 第24-27页 |
3 陕西省生态村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 第27-45页 |
3.1 陕西省生态村发展现状调查 | 第27-29页 |
3.1.1 陕西省新农村建设现状 | 第27页 |
3.1.2 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 第27-28页 |
3.1.3 陕西省生态村建设情况 | 第28-29页 |
3.2 对陕西省现有的生态村发展模式的分类 | 第29-41页 |
3.2.1 综合发展型 | 第30-31页 |
3.2.2 现代生态技术应用型 | 第31-35页 |
3.2.3 城郊农家乐带动型 | 第35-38页 |
3.2.4 民俗文化依托型 | 第38-41页 |
3.3 陕西省生态村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1-45页 |
3.3.1 形成原因 | 第42页 |
3.3.2 经济效益 | 第42-43页 |
3.3.3 环境效益 | 第43页 |
3.3.4 社会效益 | 第43-45页 |
4 陕西省生态村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5-51页 |
4.1 陕西省生态村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4.1.1 综合发展型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4.1.2 现代生态技术应用型存在的问题 | 第46页 |
4.1.3 城郊农家乐带动型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4.1.4 民俗文化依托型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4.2 陕西省生态村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4.2.1 环境承载力有限 | 第48页 |
4.2.2 缺乏统筹的管理和统一的规划 | 第48-49页 |
4.2.3 融资建设困难,资本回收期长 | 第49页 |
4.2.4 忽视村民生态意识的培养 | 第49-51页 |
5 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51-57页 |
5.1 中外生态村理念差异 | 第51-52页 |
5.2 发达国家生态村发展模式 | 第52-56页 |
5.2.1 美国 | 第52-53页 |
5.2.2 德国 | 第53-54页 |
5.2.3 英国 | 第54-55页 |
5.2.4 日本 | 第55-56页 |
5.3 国外生态村建设对陕西省生态村建设的启示 | 第56-57页 |
6 陕西省生态村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7-61页 |
6.1 生态环境层面 | 第57-58页 |
6.1.1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 第57页 |
6.1.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 第57-58页 |
6.1.3 优化生态环境规划格局 | 第58页 |
6.2 生态产业层面 | 第58-59页 |
6.2.1 统筹规划并积极扶持农村生态旅游业 | 第58页 |
6.2.2 科技投入推进农村工业的减排降污 | 第58-59页 |
6.2.3 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步伐 | 第59页 |
6.3 社会层面 | 第59-61页 |
6.3.1 倡导绿色消费 | 第59-60页 |
6.3.2 尊重和完善地域生态文化服务 | 第60-6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结论 | 第61-62页 |
7.2 本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附件1 | 第69-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