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成分分析仪器论文--色谱仪论文

用于气体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恶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10-11页
        1.1.2 恶臭气体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第11页
    1.2 本课题研究的进展第11-14页
        1.2.1 气相色谱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微流控芯片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微流控芯片和气相色谱的结合第14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第14-17页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论文关键技术第15-17页
第二章 气相色谱理论与主要技术指标第17-29页
    2.1 气相色谱系统简介第17-18页
    2.2 气相色谱理论介绍第18-27页
        2.2.1 塔板理论第19-25页
        2.2.2 速率理论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色谱柱设计与制造第29-51页
    3.1 微流控芯片材料的选择第29-30页
        3.1.1 硅质材料第29页
        3.1.2 高聚物材料第29-30页
        3.1.3 其他材料第30页
    3.2 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工艺第30-32页
        3.2.1 硅质材料加工工艺第30-31页
        3.2.2 玻璃材料的加工工艺第31页
        3.2.3 高聚物的加工方法第31-32页
        3.2.4 软光刻加工工艺第32页
    3.3 微流控芯片气相色谱柱研究意义和发展动态第32-41页
        3.3.1 微流控芯片色谱柱沟道微结构第32-40页
        3.3.2 基于微流控芯片色谱柱的产品介绍第40-41页
    3.4 微流控芯片色谱柱设计与制造第41-49页
        3.4.1 气相色谱柱分类第41-42页
        3.4.2 填充柱与毛细柱的比较第42-43页
        3.4.3 芯片设计第43-47页
        3.4.4 微流控芯片接口设计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微流控芯片固定相的涂敷第51-57页
    4.1 固定相的选择第51-54页
    4.2 固定相的涂敷第54-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实验评估及数据分析第57-69页
    5.1 载气线速度控制系统设计第57-61页
        5.1.1 柱压控制指标第58-59页
        5.1.2 柱压控制系统设计第59-61页
    5.2 微流控芯片实验分析第61-67页
        5.2.1 芯片及不锈钢柱对比试验第62-64页
        5.2.2 微流控芯片填充柱分离度实验第64-65页
        5.2.3 温度对微流控芯片柱效的影响第65-67页
        5.2.4 柱压对微流控芯片柱效的影响第67页
    5.3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结论第69-71页
    6.1 论文总结第69-70页
    6.2 论文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远洋船员焦虑心态成因研究
下一篇:动臂变幅塔式起重机动力学性能分析与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