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体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恶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2 恶臭气体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第11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进展 | 第11-14页 |
1.2.1 气相色谱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微流控芯片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 微流控芯片和气相色谱的结合 | 第14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 第14-17页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论文关键技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气相色谱理论与主要技术指标 | 第17-29页 |
2.1 气相色谱系统简介 | 第17-18页 |
2.2 气相色谱理论介绍 | 第18-27页 |
2.2.1 塔板理论 | 第19-25页 |
2.2.2 速率理论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色谱柱设计与制造 | 第29-51页 |
3.1 微流控芯片材料的选择 | 第29-30页 |
3.1.1 硅质材料 | 第29页 |
3.1.2 高聚物材料 | 第29-30页 |
3.1.3 其他材料 | 第30页 |
3.2 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工艺 | 第30-32页 |
3.2.1 硅质材料加工工艺 | 第30-31页 |
3.2.2 玻璃材料的加工工艺 | 第31页 |
3.2.3 高聚物的加工方法 | 第31-32页 |
3.2.4 软光刻加工工艺 | 第32页 |
3.3 微流控芯片气相色谱柱研究意义和发展动态 | 第32-41页 |
3.3.1 微流控芯片色谱柱沟道微结构 | 第32-40页 |
3.3.2 基于微流控芯片色谱柱的产品介绍 | 第40-41页 |
3.4 微流控芯片色谱柱设计与制造 | 第41-49页 |
3.4.1 气相色谱柱分类 | 第41-42页 |
3.4.2 填充柱与毛细柱的比较 | 第42-43页 |
3.4.3 芯片设计 | 第43-47页 |
3.4.4 微流控芯片接口设计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微流控芯片固定相的涂敷 | 第51-57页 |
4.1 固定相的选择 | 第51-54页 |
4.2 固定相的涂敷 | 第54-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实验评估及数据分析 | 第57-69页 |
5.1 载气线速度控制系统设计 | 第57-61页 |
5.1.1 柱压控制指标 | 第58-59页 |
5.1.2 柱压控制系统设计 | 第59-61页 |
5.2 微流控芯片实验分析 | 第61-67页 |
5.2.1 芯片及不锈钢柱对比试验 | 第62-64页 |
5.2.2 微流控芯片填充柱分离度实验 | 第64-65页 |
5.2.3 温度对微流控芯片柱效的影响 | 第65-67页 |
5.2.4 柱压对微流控芯片柱效的影响 | 第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9-70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