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1-14页 |
1 前言 | 第14-1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5-29页 |
2.1 实验对象、材料与试剂 | 第15-18页 |
2.1.1 细胞 | 第15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5-17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9页 |
2.2.1 肺癌细胞系的培养 | 第18-19页 |
2.2.2 线粒体功能检测[24] | 第19-21页 |
2.2.3 MTT检测细胞增殖[12] | 第21页 |
2.2.4 克隆形成实验 | 第21-22页 |
2.2.5 基质胶侵袭试验[19] | 第22页 |
2.2.6 划痕实验 | 第22-23页 |
2.2.7 免疫印记分析 | 第23-28页 |
2.2.8 免疫荧光[25] | 第28-29页 |
2.2.9 统计学分析 | 第29页 |
3 结果 | 第29-41页 |
3.1 不同肺癌细胞系中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表达水平 | 第29-30页 |
3.2 Dynasore抑制A549细胞中Drp1和dynamin2的表达 | 第30-33页 |
3.3 Dynasore 体外抑制 A549 细胞增殖 | 第33-35页 |
3.4 Dynasore 诱导 A549 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 第35-37页 |
3.5 Dynasore通过激活肺癌A549细胞中线粒体相关途径诱导A549细胞凋亡 | 第37-40页 |
3.6 Dynasore 抑制肺癌 A549 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综述 | 第5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