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4-19页 |
第一部分: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脊髓组织中自噬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 第19-38页 |
1 前言 | 第19-2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1-30页 |
2.1 主要试剂盒及仪器 | 第21-22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 第22-23页 |
2.3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 第23页 |
2.4 标本采集 | 第23-24页 |
2.4.1 Western blot标本采集及制样 | 第23-24页 |
2.4.2 免疫荧光标本采集及切片 | 第24页 |
2.5 Western blot法检测 | 第24-28页 |
2.5.1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置 | 第24-27页 |
2.5.2 上样及电泳 | 第27-28页 |
2.6 免疫荧光法检测 | 第28-29页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 | 第30-34页 |
3.1 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Beclin-1和LC3的表达变化 | 第30-32页 |
3.1.1 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Beclin-1的表达变化 | 第30-31页 |
3.1.2 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LC3的表达变化 | 第31-32页 |
3.2 脊髓损伤后损伤区组织前角神经元自噬增强 | 第32-34页 |
4 讨论 | 第34-37页 |
5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二部分:Netrin-1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 第38-62页 |
1 前言 | 第38-4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0-47页 |
2.1 主要试剂盒及仪器 | 第40-42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2.2 研究对象、分组以及给药 | 第42页 |
2.3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 第42页 |
2.4 标本采集 | 第42页 |
2.5 Western blot法检测 | 第42-43页 |
2.6 免疫荧光法检测 | 第43页 |
2.7 TUNEL检测 | 第43-44页 |
2.8 HE染色 | 第44-45页 |
2.9 尼氏染色 | 第45页 |
2.10 BBB运动功能评分 | 第45-46页 |
2.11 统计学分析 | 第46-47页 |
3 结果 | 第47-58页 |
3.1 Netrin-1提高了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 | 第47页 |
3.2 Netrin-1减少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和脊髓组织丢失 | 第47-49页 |
3.3 Netrin-1激活大鼠脊髓损伤后AMPK/m TOR信号通路 | 第49-51页 |
3.4 Netrin-1提高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的自噬 | 第51-55页 |
3.5 Netrin-1抑制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的凋亡 | 第55-58页 |
4 讨论 | 第58-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第三部分:Netrin-1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 第62-88页 |
1 前言 | 第62-6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64-70页 |
2.1 主要试剂盒及仪器 | 第64-66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64-65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65-66页 |
2.2 研究对象、分组以及给药 | 第66页 |
2.3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 第66页 |
2.4 标本采集 | 第66-67页 |
2.5 Western blot法检测 | 第67-68页 |
2.6 免疫荧光法检测 | 第68页 |
2.7 尼氏染色 | 第68页 |
2.8 BBB运动功能评分 | 第68页 |
2.9 统计学分析 | 第68-70页 |
3 结果 | 第70-84页 |
3.1 Netrin-1通过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前角神经元内TFEB核转位 | 第70-73页 |
3.2 Netrin-1提高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内溶酶体的生成 | 第73-75页 |
3.3 Netrin-1提高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自噬潮 | 第75-79页 |
3.4 Netrin-1抑制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的凋亡 | 第79-81页 |
3.5 Netrin-1减少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的丢失 | 第81-82页 |
3.6 Netrin-1提高了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 | 第82-84页 |
4 讨论 | 第84-87页 |
5 结论 | 第87-88页 |
本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综述 | 第98-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个人简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