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农民社会权利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第16-23页 |
一、关于农民权利缺失状况研究 | 第16-18页 |
二、关于农民权利缺失的原因研究 | 第18-19页 |
三、关于农民社会权利实现与保障路径研究 | 第19-22页 |
四、相关研究简评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3-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理论分析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公民身份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一、西方经典公民身份理论 | 第25-26页 |
二、我国公民身份相关理论 | 第26页 |
三、公民身份特征及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社会权利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一、社会权利基本内涵要素 | 第27-29页 |
二、我国农民社会权利保障路径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社会权利的“低水平”发展 | 第31-41页 |
第一节 农民社会权利低水平发展状况 | 第31-35页 |
一、劳动权 | 第31-33页 |
二、受教育权 | 第33-34页 |
三、社会保障权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农民社会权利保障特征 | 第35-38页 |
一、低水平“集体”保障性 | 第35-36页 |
二、社会权利保障的“阶级”性 | 第36-37页 |
三、“区隔化制度”保障 | 第37页 |
四、社会权利保障的“身份性”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农民社会权利低水平发展原因 | 第38-41页 |
一、重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的国家政策导向 | 第38-39页 |
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现代化进程滞缓农民社会权利发展 | 第39-40页 |
三、农民社会权利意识缺乏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社会权利缓慢“渐进”发展 | 第41-57页 |
第一节 农民社会权利缓慢发展状况 | 第41-53页 |
一、劳动权 | 第41-44页 |
二、受教育权 | 第44-48页 |
三、社会保障权 | 第48-53页 |
第二节 农民社会权利缓慢发展原因 | 第53-57页 |
一、制度依赖效应:城乡二元供给体制难以打破 | 第53-55页 |
二、法律保障滞后:农民社会权利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55页 |
三、社会力量原因:缺乏维护农民权利的社会组织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农民社会权利实现与保障路径 | 第57-66页 |
第一节 构建“国家义务-农民权利”型国家与农民关系 | 第57页 |
第二节 夯实农民社会权利保障国家顶层设计 | 第57-59页 |
一、为农民社会权利实现与保障做好整体规划和布局 | 第57-58页 |
二、多元主体协作促进农民社会权利实现 | 第58页 |
三、农民社会权利保障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加快“城乡平权”一体化建设步伐 | 第59-64页 |
一、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制度政策,扫除平权障碍 | 第59-61页 |
二、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促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 第61-62页 |
三、加快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构筑农民“安全梦” | 第62-64页 |
第四节 完善农民社会权利保障法律体系 | 第64-65页 |
一、加快关涉农民权利具体法律法规建设 | 第64页 |
二、完善农民权利司法救济与法律援助制度 | 第64-65页 |
第五节 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增强保障农民社会权利的社会力量 | 第65-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