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克莱斯特及其作品简介 | 第10-11页 |
1.2 克莱斯特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克莱斯特认知危机的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认知危机的时代语境与概念界定 | 第18-24页 |
2.1 认知危机与时代语境 | 第18-22页 |
2.1.1 认知危机与社会政治危机 | 第18页 |
2.1.2 认知危机与“康德危机” | 第18-22页 |
2.2 认知危机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论玩偶戏》——历史哲学视域下认知危机与小说创作 | 第24-32页 |
3.1 《论玩偶戏》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3.2 认知危机的历史化阐释 | 第25-26页 |
3.3 认知危机的生存论反思 | 第26-27页 |
3.4 《论玩偶戏》与小说的文本互涉 | 第27-32页 |
3.4.1 失乐园与类型情境化空间 | 第28-29页 |
3.4.2 倒置的U形结构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被追逐的人——小说主题视角下的认知危机 | 第32-48页 |
4.1 漂浮的能指——《养子》 | 第32-38页 |
4.1.1 意义的错置 | 第33-34页 |
4.1.2 图像的诱惑与渎神的僭越 | 第34-36页 |
4.1.3 暴力的阐释学 | 第36-38页 |
4.2 不知而孕的神话——《O侯爵夫人》 | 第38-41页 |
4.2.1 内在的他者 | 第38-40页 |
4.2.2 恐惧的复归 | 第40-41页 |
4.3 法的私人化——《米歇尔·科尔哈斯》 | 第41-48页 |
4.3.1 现代恐怖主义的先声 | 第43-45页 |
4.3.2 坦塔罗斯的迷惑 | 第45-48页 |
第五章 负面作用的阐释学——启蒙反思视角下的认知危机 | 第48-58页 |
5.1 怀乡的情绪与焦虑 | 第48-51页 |
5.2 恐惧的深化与拓展 | 第51-54页 |
5.3 启蒙的禁忌与神话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