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天津生物医药领域技术转移模式匹配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内外技术转移相关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技术转移相关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5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第2章 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的理论分析第17-29页
    2.1 基本概念与内涵第17-21页
        2.1.1 生物医药技术的基本概念第17页
        2.1.2 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17-19页
        2.1.3 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和模式第19-20页
        2.1.4 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的特征第20-21页
    2.2 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第21-28页
        2.2.1 系统理论第21-23页
        2.2.2 三螺旋理论第23-24页
        2.2.3 激励相关理论第24页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4-26页
        2.2.5 开放式创新理论第26-28页
    2.3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国外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模式借鉴第29-35页
    3.1 生物科技园集聚模式第29-30页
    3.2 技术许可办公室模式第30页
    3.3 大学校办企业或衍生企业模式第30-31页
    3.4 开放式创新合作模式第31-32页
    3.5 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第32-33页
    3.6 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天津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模式匹配性研究第35-51页
    4.1 生物医药技术转移PEST分析第35-41页
        4.1.1 政治环境第35-36页
        4.1.2 经济环境第36-37页
        4.1.3 社会环境第37-38页
        4.1.4 技术环境第38-41页
    4.2 基于技术供给的天津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分析第41-44页
        4.2.1 政策资源第41页
        4.2.2 平台资源第41-43页
        4.2.3 体制创新第43-44页
        4.2.4 资金资源第44页
    4.3 天津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模式匹配度分析第44-48页
        4.3.1 建立匹配概念模型第44-45页
        4.3.2 确定匹配模式第45-48页
    4.4 天津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存在问题分析第48-50页
        4.4.1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地难第48页
        4.4.2 医药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不足第48-49页
        4.4.3 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意识不强,成果转化率低第49页
        4.4.4 对生物医药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其产业化实现第49-50页
        4.4.5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第50页
    4.5 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天津提高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模式匹配性的对策建议第51-57页
    5.1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引导成果转化第51-52页
        5.1.1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宣传第51-52页
        5.1.2 完善产业政策和医药技术创新政策第52页
        5.1.3 加强项目引导,改变科研评价机制第52页
    5.2 盘活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存量,深化协同创新第52-54页
        5.2.1 创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第52-53页
        5.2.2 搭建京津冀生物医药共享服务平台第53-54页
    5.3 创新生物医药技术许可模式第54页
    5.4 强化多元投入,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第54-55页
        5.4.1 加大财政投入第54-55页
        5.4.2 完善投融资体系第55页
    5.5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第55-56页
        5.5.1 聚集高水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第55-56页
        5.5.2 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第56页
    5.6 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6.1 总结第57-58页
    6.2 研究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PMI指标与GDP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基于B/S构架的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