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光伏发电工程性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第14-22页 |
2.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页 |
2.2 光伏电池的等效模型 | 第14-17页 |
2.2.1 光伏电池基本数学模型 | 第14-15页 |
2.2.2 对基本数学模型进行简化的工程用模型 | 第15-17页 |
2.3 光伏电池单体特性分析 | 第17-18页 |
2.4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 第18页 |
2.5 常见光伏功率跟踪方法 | 第18-21页 |
2.5.1 恒定电压法 | 第18-19页 |
2.5.2 扰动观察法 | 第19-20页 |
2.5.3 电导增量法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光伏电站发电量影响因素及评估指标 | 第22-35页 |
3.1 光伏发电量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27页 |
3.1.1 辐射量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 | 第22-24页 |
3.1.2 温度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3 灰尘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3.2 光伏电站评估指标 | 第27-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帕累托图在太阳能电池板倾角研究中的应用 | 第35-42页 |
4.1 天空散射辐射各向异性模型 | 第35-36页 |
4.2 帕累托图的原理 | 第36页 |
4.2.1 帕累托图 | 第36页 |
4.2.2 帕累托图的绘制 | 第36页 |
4.2.3 帕累托图的优点 | 第36页 |
4.3 不同倾角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分析 | 第36-41页 |
4.3.1 日变化分析 | 第37-38页 |
4.3.2 月变化分析 | 第38-39页 |
4.3.3 季节变化分析 | 第39-40页 |
4.3.4 年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局部阴影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研究 | 第42-49页 |
5.1 光伏阵列模型 | 第42-43页 |
5.2 局部阴影对光伏阵列的影响 | 第43-44页 |
5.3 免疫算法在局部阴影光伏阵列功率跟踪中的应用 | 第44-48页 |
5.3.1 免疫算法 | 第44-45页 |
5.3.2 免疫算法在功率跟踪控制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5.3.3 跟踪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