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2.1 贸易成本 | 第14-15页 |
1.2.2 产品多元化 | 第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8页 |
1.4.2 结构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 | 第18页 |
1.4.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2.1 出口产品多元化的衡量和演变 | 第20页 |
2.2 出口产品多元化的经济效应 | 第20-23页 |
2.2.1 出口产品多元化与经济增长 | 第21-22页 |
2.2.2 出口产品多元化与全要素生产率 | 第22-23页 |
2.2.3 出口产品多元化的作用机理 | 第23页 |
2.3 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2.3.1 比较优势 | 第23-24页 |
2.3.2 贸易成本 | 第24页 |
2.3.3 人均收入 | 第24-25页 |
2.3.4 人力资本 | 第25-26页 |
2.3.5 其他因素 | 第26页 |
2.4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 第26-28页 |
第3章 要素禀赋、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产品多元化的理论模型 | 第28-33页 |
3.1 基本假设 | 第28页 |
3.2 理论模型分析 | 第28-30页 |
3.2.1 模型设定 | 第28-29页 |
3.2.2 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定义 | 第29-30页 |
3.2.3 出口产品多元化的目标国差异 | 第30页 |
3.3 基于洛伦兹曲线的理论命题 | 第30-32页 |
3.3.1 要素禀赋对出口多元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2 贸易成本对出口多元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要素禀赋、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实证设计 | 第33-42页 |
4.1 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度量方法 | 第33-35页 |
4.2 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 第35-39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5-36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6-37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7-38页 |
4.2.4 模型设计 | 第38页 |
4.2.5 统计性描述 | 第38-39页 |
4.3 初步证据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要素禀赋、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实证结果 | 第42-51页 |
5.1 基本回归结果 | 第42-44页 |
5.2 关于有形资本差异的进一步检验 | 第44-49页 |
5.2.1 全样本回归结果 | 第46-47页 |
5.2.2 基于金融危机前后的分组检验 | 第47页 |
5.2.3 基于国家分类的分组检验 | 第47-49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51-52页 |
6.1.1 要素禀赋差异对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 | 第51页 |
6.1.2 贸易成本对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 | 第51页 |
6.1.3 其它差异因素对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6.1.4 OFDI对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 | 第52页 |
6.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6.2.1 有形资本角度 | 第52-53页 |
6.2.2 人力资本角度 | 第53页 |
6.2.3 贸易便利化角度 | 第53-54页 |
6.2.4 对外直接投资角度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获奖与课题参与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