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女研究生就业难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3、简要述评 | 第18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8-19页 |
2、深度访谈法 | 第19-21页 |
二、社会性别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1-25页 |
(一) 社会性别理论的起源 | 第21-22页 |
(二) 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理念 | 第22-23页 |
(三) 社会性别的基本特征 | 第23-25页 |
三、女研究生就业难的社会性别层面分析 | 第25-44页 |
(一)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 第25-34页 |
1、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 | 第26-31页 |
2、就业性别隔离对女研究生就业的影响 | 第31-32页 |
3、女研究生自身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影响 | 第32-34页 |
(二) 社会政策的影响 | 第34-37页 |
1、社会政策缺乏社会性别视角 | 第34-35页 |
2、社会政策执行不力 | 第35-37页 |
(三) 学校性别教育的影响 | 第37-40页 |
1、教师的影响 | 第38-39页 |
2、学校劳动分工的影响 | 第39-40页 |
3、教材内容设置的影响 | 第40页 |
(四) 传媒舆论的影响 | 第40-44页 |
1、媒体宣传中存在歧视女研究生形象的报道 | 第41页 |
2、媒体报道强化女研究生性别刻板印象 | 第41-42页 |
3、正面积极的女研究生形象树立不够 | 第42-44页 |
四、新社会性别意识下解决女研究生就业难的思考 | 第44-56页 |
(一) 培养新社会性别意识 | 第44-50页 |
1、摒弃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 | 第44-46页 |
2、打破就业领域中的性别隔离 | 第46-48页 |
3、女研究生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 第48-50页 |
(二) 社会性别视角下社会政策的完善 | 第50-52页 |
1、就业政策中保证性别平等 | 第50-51页 |
2、社会性别视角对社会政策渗透 | 第51-52页 |
(三) 将新社会性别意识融入教育内容 | 第52-54页 |
1、教育政策中能够体现新社会性别意识 | 第52-53页 |
2、培训教师必备的性别知识 | 第53页 |
3、修订中小学教材中隐性性别歧视内容 | 第53-54页 |
(四) 大众传媒通过性别构建引导女研究生就业 | 第54-56页 |
1、培养传媒工作者社会性别新理念 | 第54-55页 |
2、媒体工作者应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