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燃料油脱硫技术概况 | 第10-17页 |
1.2.1 加氢脱硫 | 第10-12页 |
1.2.2 氧化脱硫技术 | 第12-15页 |
1.2.3 萃取脱硫技术 | 第15-16页 |
1.2.4 吸附脱硫技术 | 第16-17页 |
1.2.5 生物脱硫技术 | 第17页 |
1.3 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3.1 杂多酸化合物的类型及结构 | 第17-18页 |
1.3.2 杂多化合物的酸性与氧化还原性 | 第18-19页 |
1.3.3 以杂多化合物为催化剂对氧化脱硫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4 磁性材料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4.1 磁性纳米催化剂 | 第22页 |
1.4.2 磁性纳米粒子的稳定与表面修饰 | 第22-24页 |
1.4.3 磁性介孔材料 | 第24-25页 |
1.5 本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第二章 磷钨酸结合离子液体并负载到磁性介孔二氧化硅棒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二苯并噻吩的氧化反应 | 第31-42页 |
2.1 背景介绍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2.2 合成磁性纳米粒子(MN) | 第32页 |
2.2.3 合成嵌入γ-Fe_2O_3的介孔二氧化硅棒(MMSR) | 第32页 |
2.2.4 合成固载离子液体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棒(MMSR-IL) | 第32页 |
2.2.5 合成固载磷钨酸结合离子液体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棒(MMSR-IL-PA) | 第32-33页 |
2.2.6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3页 |
2.2.7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2.3.1 催化剂表征 | 第33-37页 |
2.3.2 催化反应,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 | 第37-39页 |
2.4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合成和表征多孔γ-Fe_2O_3@TiO_2材料并负载磷钼酸结合含氨基离子液体用于二苯并噻吩的氧化反应 | 第42-58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42-45页 |
3.1.1 溶胶-凝胶法 | 第43-44页 |
3.1.2 水热合成法 | 第44页 |
3.1.3 微波合成法 | 第44页 |
3.1.4 超声化学合成法 | 第44页 |
3.1.5 电化学沉积法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3.2.2 合成磁性纳米粒子(MN) | 第45页 |
3.2.3 合成包裹γ-Fe_2O_3的TiO_2(γ-Fe_2O_3@TiO_2) | 第45-46页 |
3.2.4 制备磷钼酸结合离子液体并负载到磁性TiO_2上 | 第46页 |
3.2.5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6页 |
3.2.6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3.3.1 催化剂表征 | 第47-50页 |
3.3.2 催化剂活性测试、分离及回收实验 | 第50-53页 |
3.4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58-59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