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环境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第12-13页
        1.2.2 植物生物量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关系第13-14页
        1.2.3 环境和遗传背景对植物功能性状与生物量的影响第14-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1 群落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18-19页
        1.3.2 生物量变化来源分析第19页
        1.3.3 功能性状间的协变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第19页
        1.3.4 植物生物量、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的响应关系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括和数据基础第21-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3页
    2.2 数据采集第23-26页
        2.2.1 植物功能性状数据采集第23-24页
        2.2.2 环境数据的提取第24-25页
        2.2.3 数据处理第25-26页
第三章 群落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26-31页
    3.1 分析方法第26页
    3.2 研究结果第26-29页
    3.3 讨论第29-30页
    3.4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生物量变化来源分析第31-35页
    4.1 分析方法第31页
    4.2 研究结果第31-33页
    4.3 讨论第33-34页
    4.4 小结第34-35页
第五章 植物生物量与功能性状的关系第35-39页
    5.1 分析方法第35页
    5.2 研究结果第35-37页
    5.3 讨论第37-38页
    5.4 小结第38-39页
第六章 植物生物量、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的响应关系第39-47页
    6.1 分析方法第39页
    6.2 研究结果第39-43页
        6.2.1 群落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第39-42页
        6.2.2 群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第42-43页
    6.3 讨论第43-46页
        6.3.1 群落功能性状间的协变关系第43-44页
        6.3.2 植物生物量、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的响应关系第44-46页
    6.4 小结第46-47页
        6.4.1 群落功能性状间的协变关系第46页
        6.4.2 植物生物量、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的响应关系第46-47页
第七章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录 符号说明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06a-5p对C2C12细胞成肌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湖南省某猪场繁殖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