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縮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NK细胞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NK细胞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2 NK细胞的表面标记 | 第13页 |
1.2.3 NK细胞受体 | 第13-14页 |
1.2.4 NK细胞的识别 | 第14页 |
1.3 鸡NK细胞 | 第14-20页 |
1.3.1 鸡NK细胞的发现 | 第14-15页 |
1.3.2 鸡NK细胞与抗病毒感染 | 第15-16页 |
1.3.3 鸡NK细胞的受体 | 第16-20页 |
第二章 鸡NK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表型鉴定 | 第20-24页 |
2.1 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2.2.1 鸡胚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第21页 |
2.2.2 鸡NK细胞的鉴定 | 第21页 |
2.3 结果 | 第21-22页 |
2.3.1 细胞的形态学鉴定 | 第21-22页 |
2.3.2 细胞免疫表型鉴定 | 第22页 |
2.4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鸡NK细胞靶细胞的筛选及其杀伤机制分析 | 第24-32页 |
3.1 材料 | 第24页 |
3.1.1 动物及细胞 | 第24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3.2 方法 | 第24-26页 |
3.2.1 效应细胞的制备 | 第24页 |
3.2.2 CFSE工作浓度的优化及标记靶细胞 | 第24-25页 |
3.2.3 Triton 100的工作浓度的优化 | 第25页 |
3.2.4 鸡NK细胞靶细胞的筛选 | 第25页 |
3.2.5 B21鸡NK细胞与B19鸡细胞体外杀伤活性的比较 | 第25页 |
3.2.6 鸡NK细胞对YAC-1杀伤机制的分析 | 第25-26页 |
3.3 结果 | 第26-29页 |
3.3.1 CFSE工作浓度的优化 | 第26页 |
3.3.2 Triton 100的工作浓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3.3.3 鸡NK细胞的细胞杀伤功能 | 第27-28页 |
3.3.4 MHC—B单倍型鸡NK细胞的细胞杀伤活性比较 | 第28页 |
3.3.5 鸡NK细胞的细胞杀伤机制 | 第28-29页 |
3.4 讨论 | 第29-32页 |
3.4.1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 | 第29页 |
3.4.2 鸡NK细胞跨物种杀伤小鼠源靶细胞YAC-1细胞不杀伤人源K562细胞 | 第29-30页 |
3.4.3 B21单倍型鸡NK细胞细胞杀伤活性强于B19 | 第30页 |
3.4.4 鸡NK细胞对YAC-1细胞系的杀伤与YAC-1细胞表面MHC Ⅰ类分子和活化性配体H60和RAE-1无关 | 第30-32页 |
第四章 B19和B21鸡NK细胞受体BNK的表达及兔多抗制备 | 第32-39页 |
4.1 材料 | 第32-33页 |
4.1.1 菌株、质粒和实验动物 | 第32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4.1.3 主要设备 | 第32页 |
4.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2-33页 |
4.2 方法 | 第33-34页 |
4.2.1 BNK19和BNK21基因的RT-PCR扩增 | 第33页 |
4.2.2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3页 |
4.2.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电泳 | 第33页 |
4.2.4 重组蛋白对His单抗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33页 |
4.2.5 BNK重组蛋白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3-34页 |
4.2.6 多抗特异性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34页 |
4.3 结果 | 第34-37页 |
4.3.1 BNK19和BNK21基因片段分析和PCR扩增结果 | 第34-35页 |
4.3.2 BNK19和BNK21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检测 | 第35-36页 |
4.3.3 重组蛋白对标签His单抗的Western b1ot检测 | 第36页 |
4.3.4 兔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6-37页 |
4.4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