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关于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关于水土流失评价中的地形因子研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1 水土流失及成因 | 第17页 |
2.2 GIS 理论及数学分析方法 | 第17-21页 |
2.2.1 地理信息系统 | 第17-18页 |
2.2.2 dem(数字高程模型) | 第18-19页 |
2.2.3 相关分析 | 第19页 |
2.2.4 聚类分析 | 第19-21页 |
3 重庆市地表起伏度指标的提取 | 第21-35页 |
3.1 重庆市各区县地表起伏度的提取 | 第21-35页 |
3.1.1 地表起伏度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1页 |
3.1.2 地表起伏度指标的提取 | 第21-35页 |
4 重庆市地表起伏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 第35-55页 |
4.1 重庆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发展态势 | 第35-39页 |
4.2 重庆市地表起伏度各指标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3页 |
4.3 重庆市地表起伏度与水土流失的空间对比分析 | 第43-50页 |
4.3.1 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地表起伏度分类分布图 | 第43-46页 |
4.3.2 以区县为单位,建立水土流失综合强度分类分布图 | 第46-48页 |
4.3.3 各区县地表起伏度与水土流失的对比分析结果 | 第48-50页 |
4.4 各区县基于地表起伏度的水土流失类型分区 | 第50-55页 |
4.4.1 基于地表起伏度的水土流失类型划分 | 第50-53页 |
4.4.2 各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征 | 第53-5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A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