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SUMMARY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1.3 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1.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1.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 第19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 第21-37页 |
2.1 内部控制的发展及现状 | 第21-28页 |
2.1.1 内部控制的历史发展 | 第21-23页 |
2.1.2 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 第23-28页 |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 第28-35页 |
2.2.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概述 | 第28-31页 |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 第31-34页 |
2.2.3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内控理论及经验 | 第34-35页 |
2.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 第35-37页 |
2.3.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联系 | 第36页 |
2.3.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 | 第36-37页 |
第3章 GS银行内部控制的实践 | 第37-44页 |
3.1 GS银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建设 | 第37-38页 |
3.2 GS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实践 | 第38-41页 |
3.2.1 内部环境方面 | 第38-40页 |
3.2.2 风险评估方面 | 第40-41页 |
3.2.3 控制活动方面 | 第41页 |
3.2.4 信息与沟通方面 | 第41页 |
3.2.5 内部监督方面 | 第41页 |
3.3 GS银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 第41-44页 |
第4章 GS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44-58页 |
4.1 评价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及评价对象的基本概况 | 第44页 |
4.2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计分标准 | 第44-48页 |
4.2.1 过程评价内容 | 第44-47页 |
4.2.2 效果评价内容 | 第47页 |
4.2.3 限制评价内容 | 第47-48页 |
4.2.4 评分标准、等级 | 第48页 |
4.3 内部控制评价流程 | 第48-51页 |
4.3.1 评价准备阶段 | 第48-49页 |
4.3.2 评价实施阶段 | 第49-50页 |
4.3.3 综合评价阶段 | 第50-51页 |
4.4 案例评价结果 | 第51-52页 |
4.5 对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52-58页 |
4.5.1 对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分析 | 第53-56页 |
4.5.2 对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分析 | 第56-58页 |
第5章 完善GS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 第58-65页 |
5.1 在内部控制运行方面的对策 | 第58-62页 |
5.1.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58-59页 |
5.1.2 加强内控执行力的建设 | 第59页 |
5.1.3 强化业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控制 | 第59-60页 |
5.1.4 改革现有的内部控制机构 | 第60-62页 |
5.2 在内部控制设计方面的对策 | 第62-63页 |
5.2.1 增加对“一把手”的控制内容 | 第62页 |
5.2.2 增加非现场评价指标 | 第62-63页 |
5.3 借助外部监管的力量完善内部控制 | 第63页 |
5.4 完善内部控制时需掌握的三项原则 | 第63-65页 |
5.4.1 防范内部控制的自身风险的原则 | 第63-64页 |
5.4.2 权衡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原则 | 第64页 |
5.4.3 做好控制效果与控制成本的平衡的原则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