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0-25页 |
2.1 数学基础知识 | 第20页 |
2.1.1 双线性对 | 第20页 |
2.1.2 困难假设 | 第20页 |
2.2 数字签名概述 | 第20-23页 |
2.2.1 环签名 | 第21-22页 |
2.2.2 基于身份签名 | 第22页 |
2.2.3 基于属性签名 | 第22-23页 |
2.3 数据完整性检测基础 | 第23-24页 |
2.3.1 同态认证标签 | 第23页 |
2.3.2 挑战-应答协议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身份的强隐私保护云数据完整性检测协议 | 第25-41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系统模型与安全模型 | 第26-28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26-27页 |
3.2.2 安全模型 | 第27-28页 |
3.3 协议描述 | 第28-31页 |
3.3.1 初始化阶段 | 第29-30页 |
3.3.2 数据标签生成阶段 | 第30-31页 |
3.3.3 数据完整性检测阶段 | 第31页 |
3.4 安全性分析 | 第31-35页 |
3.4.1 正确性 | 第32页 |
3.4.2 安全性 | 第32-35页 |
3.5 性能评估 | 第35-40页 |
3.5.1 计算开销 | 第35-39页 |
3.5.2 通讯开销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属性的隐私保护云数据完整性检测协议 | 第41-55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系统模型与安全模型 | 第42-45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42-44页 |
4.2.2 安全模型 | 第44-45页 |
4.3 协议描述 | 第45-49页 |
4.3.1 初始化阶段 | 第46-47页 |
4.3.2 数据标签生成阶段 | 第47-48页 |
4.3.3 数据完整性检测阶段 | 第48-49页 |
4.4 安全性分析 | 第49-52页 |
4.4.1 正确性 | 第49页 |
4.4.2 安全性 | 第49-52页 |
4.5 性能评估 | 第52-54页 |
4.5.1 功能对比 | 第52-53页 |
4.5.2 计算开销 | 第53-54页 |
4.5.3 通讯开销 | 第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5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图表目录 | 第62-63页 |
List of Figures and Tables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