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无源系统中感知链路技术的优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无源CRFID平台的现状第15-16页
        1.2.2 无源CRFID感知链路的现状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无源CRFID标签第19-29页
    2.1 无源CRFID标签简介第19-23页
        2.1.1 无源CRFID的组成第19-21页
        2.1.2 无源CRFID标签的模式第21-22页
        2.1.3 微处理器状态转换第22-23页
    2.2 无源CRFID标签的能量指标第23-25页
        2.2.1 开启电压第23-24页
        2.2.2 占空比第24页
        2.2.3 工作能量消耗第24-25页
    2.3 无源CRFID的应用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反向散射技术第29-39页
    3.1 反向散射技术的起源第29-30页
    3.2 反向散射技术的原理第30-32页
    3.3 无源系统感知链路第32-34页
        3.3.1 下行链路第33页
        3.3.2 上行链路第33-34页
    3.4 无源射频系统中耦合方式的对比第34-35页
    3.5 反向散射链路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3.5.1 物理层第35-36页
        3.5.2 链路层第36-37页
        3.5.3 应用层第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基于EPC协议的无源CRFID数据重传机制第39-49页
    4.1 标签识别的原理第39-41页
        4.1.1 EPC协议第39-40页
        4.1.2 标签识别失败的情况第40-41页
    4.2 无源CRFID的检错重发机制第41-42页
    4.3 基于EPC协议的数据重传机制的改进第42-45页
        4.3.1 方法介绍第42-44页
        4.3.2 传输系统构建第44-45页
    4.4 性能评估第45-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无源CRFID感知距离的理论模型第49-61页
    5.1 无源CRFID标签电路的等效模型第49-50页
    5.2 感知距离理论模型的建立第50-55页
        5.2.1 反向散射调制阻抗第50-52页
        5.2.2 感知链路误码率第52-53页
        5.2.3 感知距离模型建立第53-55页
    5.3 实验验证第55-59页
        5.3.1 实验平台搭建第55-56页
        5.3.2 理论验证第56-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全文总结第61-62页
    6.2 未来展望第62-63页
参与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参与的项目、发表的文章及专利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序网络的抑郁症磁共振成像分类方法
下一篇:基于多特征融合的J波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