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序网络的抑郁症磁共振成像分类方法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及应用 | 第12-14页 |
1.2.2 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网络的构建及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动态功能连接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4 最小生成树算法在脑网络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本文主要创新工作 | 第18-19页 |
1.4 本文章节的组织结构安排 | 第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最小生成树高序功能连接网络的构建 | 第20-26页 |
2.1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 第20-23页 |
2.1.1 被试的选择 | 第20页 |
2.1.2 扫描的参数设置 | 第20-21页 |
2.1.3 数据预处理 | 第21-23页 |
2.2 最小生成树高序功能连接网络的构建 | 第23-25页 |
2.2.1 低序功能连接网络的构建 | 第23-24页 |
2.2.2 高序功能连接网络的构建 | 第24-25页 |
2.2.3 最小生成树高序功能连接网络的构建 | 第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最小生成树高序功能连接网络的分类方法 | 第26-32页 |
3.1 特征选择 | 第26-28页 |
3.1.1 特征定义 | 第26-28页 |
3.1.2 特征选择 | 第28页 |
3.2 多参数寻优框架 | 第28-29页 |
3.3 分类方法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抑郁症脑功能连接网络差异分析 | 第32-42页 |
4.1 功能连接网络分析 | 第32-34页 |
4.1.1 低序功能连接网络 | 第32-34页 |
4.2 异常脑区及异常功能连接分析 | 第34-41页 |
4.2.1 异常脑区分析 | 第38-39页 |
4.2.2 异常功能连接分析 | 第39-40页 |
4.2.3 模块化分析 | 第40-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分类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2页 |
5.1 分类结果 | 第42-44页 |
5.1.1 本方法分类结果 | 第42页 |
5.1.2 不同方法分类结果比较 | 第42-44页 |
5.2 方法论 | 第44-51页 |
5.2.1 不同最小生成树算法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5.2.2 滑动窗口长度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5.2.3 滑动窗口移动的步长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4 特征选择参数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5.2.5 SVM参数寻优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总结 | 第52-53页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附录1:被试基本信息统计表 | 第62-64页 |
附录2:AAL模板脑区中文名称及缩写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