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2.1 文献资料法 | 第11页 |
| 1.2.2 访谈调查法 | 第11页 |
| 1.2.3 数据分析法 | 第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专利行政保护基本概念 | 第14-19页 |
| 2.1 专利行政保护的界定 | 第14-17页 |
| 2.1.1 专利行政保护的概念 | 第14页 |
| 2.1.2 专利行政保护的特点 | 第14-15页 |
| 2.1.3 专利行政保护的现实意义 | 第15-17页 |
| 2.2 专利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关系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我国专利行政保护现状分析 | 第19-30页 |
| 3.1 我国专利行政保护的历史沿革 | 第19-21页 |
| 3.1.1 初期阶段(1980~1992) | 第19页 |
| 3.1.2 发展阶段(1992~2008) | 第19-20页 |
| 3.1.3 完善阶段(2008至今) | 第20-21页 |
| 3.2 我国专利行政保护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 3.2.1 专利行政执法办案力度不断加大 | 第21-24页 |
| 3.2.2 专利行政保护水平受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 第24-26页 |
| 3.2.3 专利行政保护市场需求旺盛 | 第26-28页 |
| 3.2.4 专利行政保护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但依然偏低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我国专利行政保护存在问题 | 第30-37页 |
| 4.1 专利行政管理问题 | 第30-31页 |
| 4.1.1 地方行政管理缺乏协调能力与机制 | 第30页 |
| 4.1.2 市场监管职能缺失 | 第30-31页 |
| 4.2 专利行政执法问题 | 第31-34页 |
| 4.2.1 专利行政执法机构分散、职能不清 | 第31-32页 |
| 4.2.2 专利行政执法手段单一 | 第32-33页 |
| 4.2.3 执法效力不足 | 第33页 |
| 4.2.4 执法保障不足 | 第33-34页 |
| 4.3. 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不畅 | 第34-35页 |
| 4.3.1 行政制裁与民事诉讼之间的问题 | 第34页 |
| 4.3.2 行政确权与司法审查之间的问题 | 第34-35页 |
| 4.3.3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顺畅 | 第35页 |
| 4.4 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体系建设不完善 | 第35-37页 |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专利行政保护的建议 | 第37-43页 |
| 5.1 建设系统完善的专利法律法规体系 | 第37-38页 |
| 5.1.1 明确合法有效的专利行政执法权限 | 第37页 |
| 5.1.2 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法律地位 | 第37-38页 |
| 5.2 建设能动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系 | 第38-40页 |
| 5.2.1 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联合执法机制 | 第38-39页 |
| 5.2.2 加强行政执法与强执法部门的合作机制 | 第39页 |
| 5.2.3 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 | 第39-40页 |
| 5.3 健全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机制 | 第40页 |
| 5.4 构建和谐高效的专利行政执法配套机制 | 第40-42页 |
| 5.5.1 加强信息公开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40-41页 |
| 5.5.2 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 第41页 |
| 5.5.3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 5.5 加快建立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完善快速维权机制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