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水分研究 | 第14-15页 |
1.2.2 硫营养研究 | 第15-18页 |
1.2.3 水硫互作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2.5 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2.2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22-25页 |
2.2.1 叶面积指数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2.2 测产 | 第22页 |
2.2.3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4 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2.5 甲硫氨酸的测定 | 第23页 |
2.2.6 抗氧化酶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7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24页 |
2.2.8 植株氮素积累 | 第24页 |
2.2.9 土壤体积含水量及贮水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10 农田耗水量 | 第25页 |
2.2.11 水分利用效率 | 第25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3.1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抗氧化酶的影响 | 第29-33页 |
3.4.1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SOD活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2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MDA活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3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CAT活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4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POD活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6 水硫互作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甲硫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3.7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8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 第37-39页 |
3.9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花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3.10 水硫互作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1-43页 |
3.11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50页 |
4.1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生长动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成熟期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8页 |
4.5 水硫互作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2页 |
5.1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生长动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0页 |
5.2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 第50页 |
5.3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50-51页 |
5.4 水硫互作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1页 |
5.5 水硫互作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7 致谢 | 第59-60页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