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研究--以辽宁省高校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一) 高校产权结构重组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第11-12页
        (二) 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理论尚需完善第12页
        (三) 导师课题及个人兴趣第12-13页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3页
        (一) 研究目的第13页
        (二) 研究内容第13页
    三、文献综述第13-22页
        (一) “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研究发展动向第13-15页
            1.根据文献来源——横向分析第13-14页
            2.根据文献年份——纵向分析第14-15页
        (二) 关于“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研究综述第15-16页
            1.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理论的研究综述第15-16页
            2.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研究现状第16页
        (三) 关于“产权结构重组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第16-18页
            1.文字描述法第16-17页
            2.几何图解法第17-18页
            3.函数分析法第18页
        (四) 关于高校产权结构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综述第18-21页
            1.高校产权结构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19-20页
            2.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改进策略第20-21页
        (五) 研究述评第21-22页
    四、研究意义第22-23页
        (一) 理论意义第22页
        (二) 实践意义第22-23页
    五、研究方法第23-26页
        (一) 收集资料的方法第23-25页
            1.文献法第23-24页
            2.访谈法第24-25页
            3.问卷法第25页
        (二) 分析资料的方法第25-26页
    六、研究思路第26-28页
第二章 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理论的建构第28-54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28-34页
        (一) 高校产权结构第28-32页
            1.产权第28-29页
            2.高校产权第29-30页
            3.产权结构第30-31页
            4.高校产权结构第31-32页
        (二) 产权结构重组第32-34页
            1.产权结构重组第32页
            2.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第32页
            3.高校产权权利束下的各项权能第32-34页
    二、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研究范畴第34-38页
        (一) 研究范畴宏观的基本框架第34-36页
        (二) 研究范畴微观的具体研究方向第36-38页
            1.“所有权”的研究方向第36-37页
            2.“占有权”的研究方向第37页
            3.“使用权”的研究方向第37页
            4.“收益权”的研究方向第37-38页
            5.“处置权”的研究方向第38页
    三、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必要性第38-39页
        (一) 市场经济发展推动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第38-39页
        (二) 当前高校产权结构下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第39页
    四、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理论模型第39-54页
        (一) “五项权能”的关系与重新组合第40-44页
            1.“五项权能”的关系变化第40-41页
            2.“五项权能”的重新组合第41-44页
        (二) “三项权能”的自身结构重组第44-54页
            1.“所有权”自身的结构重组第44-49页
            2.“使用权”自身的结构重组第49-52页
            3.“收益权”自身的结构重组第52-54页
第三章 辽宁省高校产权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第54-73页
    一、辽宁省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现状第54-65页
        (一) 辽宁省高校产权结构已经走向“双轨并行”第55-57页
            1.以“所有权”权利主体为五项权能核心的产权结构组合第55-56页
            2.以“使用权”权利主体为三项权能核心的新型产权结构组合第56-57页
        (二) 辽宁省高校“所有权”权能自身结构组合多元化发展第57-60页
            1.顺应国家高校“所有权”多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第57页
            2.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水平不断提高第57-59页
            3.两类高校投资主体均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第59-60页
        (三) 辽宁省高校“使用权”权能自身结构组合趋向灵活第60-63页
            1.“公益性”使用权保持中心地位不变第60页
            2.“契约型”使用权让渡蓬勃发展第60-62页
            3.“层次性”使用权让渡促进服务品质的提高第62-63页
        (四) 辽宁省高校“收益权”权能自身结构组合较为模糊第63-65页
            1.“收益权”的权利主体确权不够明晰第63-64页
            2.“收益权”的实际权利已经发挥激励作用第64-65页
            3.政策性引领利于“收益权”权能自身结构重组第65页
    二、辽宁省高校产权结构重组存在的问题第65-73页
        (一) 公立高校多项权能权利行使效率低下第66-67页
            1.“所有权”国有条件下难以做到“政校分离”第66-67页
            2.组织结构臃肿造成“使用权”效率低下第67页
        (二) 民办高校“所有权”权利主体与实际权利组合有待完善第67-69页
            1.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的落实存在争议第67-68页
            2.民办高校缺乏明晰的权利分配组合规范第68-69页
        (三) “使用权”权利让渡的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第69-70页
            1.“权利让渡”缺乏专业的监管组织第69-70页
            2.已有监管体系透明程度有待提高第70页
        (四) 新形势下“收益权”权能自身组合面临较大变动第70-73页
            1.民办高校“营利”与“非营利”分类发展处在起步阶段第71页
            2.公立高校“收益权”的激励效果不显著第71-73页
第四章 关于“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比较研究第73-90页
    一、发达国家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经验第73-77页
        (一) 美国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经验第73-75页
            1.以“自由竞争机制”为变革核心第74页
            2.以“契约机制”为变革的保障第74页
            3.以“公共政策”为变革的政策取向第74-75页
        (二) 英国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经验第75页
        (三) 日本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经验第75页
        (四) 比较与借鉴第75-77页
            1.高校产权结构变革的异同点第76页
            2.为我国高校产权结构重组带来的启示第76-77页
    二、我国各地区间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整体比较第77-90页
        (一) 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校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第77-78页
        (二) 多元教育经费来源的比较分析第78-86页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各地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第78-80页
            2.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在各地总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过小第80-82页
            3.社会捐赠办学经费数量差异性较大第82-83页
            4.教育经费事业性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第83-85页
            5.地区间教育经费学杂费收入比较第85-86页
        (三) 政策引领对地区间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不同影响第86-87页
        (四) 地区间办学质量的不同对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不同影响第87-89页
        (五) 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策略研究第90-97页
    一、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重要意义第90-91页
        (一) 权利整合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第90页
        (二) 顺应时代增强高校办学活力与质量第90-91页
        (三) 打破常规开发高校办学新路径第91页
    二、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第91-97页
        (一) 促进高校向“混合所有制”方向发展第92页
        (二) 扩充“使用权”权利让渡的服务项目第92-93页
        (三) 充分发挥“收益权”的激励作用第93-94页
        (四) 建立“契约型”高校运营体系第94-95页
        (五) 促进“国家引领”向完善政策法规方向发展第95页
        (六) 完善高校产权的“内外”监管体系第95-97页
结论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一、期刊类第99-101页
    二、著作类第101页
    三、论文类第101-102页
    四、外文文献类第102页
    五、重要会议类第102页
    六、其他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6页
附录1: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第106-108页
    一、调查问卷第106-107页
    二、访谈提纲第107-108页
附录2:个人简介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教师职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
下一篇: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政府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