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三维音频的距离恢复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双耳三维音频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距离恢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2 双耳三维音频技术及距离恢复技术基本理论 | 第15-20页 |
2.1 双耳三维音频技术 | 第15-18页 |
2.1.1 HRTF的定义及获取 | 第15-16页 |
2.1.2 利用HRTF生成双耳三维音频 | 第16-18页 |
2.2 双耳三维音频中的距离恢复技术 | 第18-19页 |
2.3 总结 | 第19-20页 |
3 声源距离恢复技术 | 第20-49页 |
3.1 现有距离恢复技术及其原理 | 第20-37页 |
3.1.1 Hirsch-Tahara模型 | 第20-22页 |
3.1.2 听觉视差模型 | 第22-25页 |
3.1.3 距离变化函数模型 | 第25-27页 |
3.1.4 基于人工混响的声源空间距离恢复模型 | 第27-32页 |
3.1.5 声源距离感知机理 | 第32-35页 |
3.1.6 总结 | 第35-37页 |
3.2 基于距离变化函数及人工混响的声源距离恢复 | 第37-42页 |
3.2.1 算法总体框架 | 第37-38页 |
3.2.2 HRTF合成 | 第38-40页 |
3.2.3 基于物理特性的人工混响 | 第40-42页 |
3.3 声源距离感知测试 | 第42-48页 |
3.3.1 实验条件及步骤 | 第42-45页 |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3.3.3 实验结论 | 第48页 |
3.4 总结 | 第48-49页 |
4 声源镜像法的优化 | 第49-60页 |
4.1 最小反射阶数 | 第49-50页 |
4.2 能量衰减曲线 | 第50-53页 |
4.3 声源镜像法的优化 | 第53页 |
4.4 快速声源镜像法与原始声源镜像法比较 | 第53-59页 |
4.5 总结 | 第59-6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