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构建四取代碳立体中心的意义与策略 | 第7-9页 |
1.1 四取代碳立体中心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构建四取代碳立体中心的策略 | 第8-9页 |
第二章 氧化吲哚C3位构建手性季碳中心的研究现状 | 第9-25页 |
2.1 氧化吲哚C3位构建手性季碳中心的意义 | 第9-10页 |
2.2 氧化吲哚C3位构建手性季碳中心的策略 | 第10-11页 |
2.3 直接对3-取代氧化吲哚的官能团化 | 第11-22页 |
2.3.1 烷基化反应 | 第11-13页 |
2.3.2 氟化反应 | 第13-15页 |
2.3.3 羟基化反应 | 第15-16页 |
2.3.4 Aldol反应 | 第16-17页 |
2.3.5 Mannich反应 | 第17-19页 |
2.3.6 Michael加成 | 第19-22页 |
2.4 3 -吡咯氧化吲哚构建手性季碳中心 | 第22-25页 |
2.4.1 含吡咯杂环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4.2 3 -吡咯氧化吲哚构建季碳中心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金属镁催化的3-吡咯氧化吲哚手性季碳中心的构建 | 第25-44页 |
3.1 立题依据 | 第25-26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6-33页 |
3.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27-32页 |
3.2.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32-3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3.3.1 底物的合成 | 第34-35页 |
3.3.2 不对称加成反应方法 | 第35页 |
3.3.3 衍生反应方法 | 第35-36页 |
3.4 新合成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 第36-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8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