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叙事文学中呼韩邪单于形象的演变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6-9页 |
第一章 唐以前文献中的呼韩邪单于形象 | 第9-18页 |
第一节 史籍中的呼韩邪单于形象 | 第9-13页 |
第二节 唐以前叙事文学中的呼韩邪单于形象 | 第13-16页 |
一、《琴操》 | 第13-14页 |
二、《王明君辞》与《昭君辞》 | 第14-16页 |
第三节 与同期文学作品中少数民族首领形象之对比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唐代叙事文学中的呼韩邪单于形象 | 第18-27页 |
第一节 《王昭君变文》 | 第18-25页 |
一、《王昭君变文》故事新变 | 第18-22页 |
二、呼韩邪单于形象变化的原因 | 第22-25页 |
第二节 与同期文学作品中少数民族首领形象之对比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元明清时期叙事文学中的呼韩邪单于形象 | 第27-51页 |
第一节 元代的呼韩邪单于形象丑化之发端 | 第27-34页 |
一、《汉宫秋》中的呼韩邪单于形象 | 第28-31页 |
二、元代叙事诗歌中的呼韩邪单于形象 | 第31-32页 |
三、与同期文学作品中少数民族首领形象之对比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明代的呼韩邪单于形象之分化 | 第34-40页 |
一、《和戎记》 | 第34-36页 |
二、《昭君出塞》 | 第36-37页 |
三、《宁胡记》 | 第37-38页 |
四、明代叙事诗歌中的呼韩邪单于形象 | 第38-39页 |
五、与同期文学作品中少数民族首领形象之对比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清代的呼韩邪单于形象的深入丑化 | 第40-51页 |
一、清初:《吊琵琶》与《昭君梦》 | 第40-44页 |
二、清中期:《双凤奇缘》与《琵琶语》 | 第44-49页 |
三、与同期文学作品中少数民族首领形象之对比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呼韩邪单于形象演变的历史文化内涵 | 第51-60页 |
第一节 民族关系与形象演变 | 第51-55页 |
一、唐以前的民族关系及影响 | 第52-53页 |
二、宋以后的民族关系及影响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华夷观与爱国思想 | 第55-60页 |
一、华夷观 | 第56-57页 |
二、爱国思想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