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论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之构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一、现实案例引发的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争议第11-15页
    (一) 一起案例引出的问题第11-12页
    (二) 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2-15页
        1. 并存的债务承担的定义第12页
        2. 并存的债务承担的属性第12-13页
        3. 并存的债务承担的主要方式第13页
        4. 并存的债务承担的成立要件第13-14页
        5. 并存的债务承担的法律效力第14-15页
二、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与类似制度对比第15-21页
    (一) 与保证相对比第16-17页
        1. 两者的性质不同第17页
        2. 债务变化的影响不同第17页
    (二) 与免责的债务承担相对比第17-18页
        1. 两者的性质不同第18页
        2. 主体的变更不同第18页
        3. 两者的成立条件不同第18页
        4. 第三人承担债务的范围不同第18页
    (三) 与第三人代为履行相对比第18-21页
        1. 两者的本质不同第19页
        2. 两者的目的不同第19-20页
        3. 两者的主体地位不同第20页
        4. 两者的效力不同第20页
        5. 承担违约责任的主体不同第20页
        6. 在从权利与从义务的享有及履行上不同第20-21页
三、对构建并存债务承担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第21-23页
    (一) 债务承担制度的源头追溯第21-22页
    (二) 我国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第22-23页
四、我国民法中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之构建第23-29页
    (一) 国外关于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对我国的借鉴第23-24页
        1. 德国的债务加入制度第23页
        2. 日本的债的更新制度第23页
        3. 法国的债的更新制度第23-24页
    (二) 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之建构框架第24-29页
        1. 明确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的立法宗旨第24页
        2. 明确并存的债务承担法律关系的认定标准第24-27页
        3. 规定债权人、债务人、第三人在并存的债务承担中的权利第27页
        4. 大胆设想并存的债务承担制度的法律条文第27-29页
结语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32页
致谢第32-33页
个人简历第33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市小学教师生活方式现状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相同性与基于差异性特征的视觉分类对比的行为和ERP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