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梦”的实践内涵--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考察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问题的提出和视角的选择第10-20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6-20页
        1.3.1 研究的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20页
第二章 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视域的“中国梦”第20-30页
    2.1 现代性与现代性批判第20-23页
    2.2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的时代特质第23-27页
        2.2.1 现代性的矛盾和超越第24-25页
        2.2.2 社会主义现代性及其特点第25-26页
        2.2.3 不发达国家的遭遇和现代性的多样性探索第26页
        2.2.4 研究时代新问题,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第26-27页
    2.3 “中国梦”的实践内涵:超越过往的新型现代性方案第27-30页
第三章 过往方案: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梦”实践内涵的历史演进第30-36页
    3.1 洋务运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尝试第30-31页
    3.2 维新运动:以政治现代化为中心的制度演变第31-32页
    3.3 辛亥革命:民主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第32-33页
    3.4 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第33-36页
第四章 新型探索: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梦”实践内涵的认识历程和经验教训第36-44页
    4.1 民族独立解放梦:从模仿到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第36-37页
    4.2 人民当家作主梦: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第37-39页
    4.3 现代化强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第39-44页
        4.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提出与开创第40-41页
        4.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与创新第41-42页
        4.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成果第42-44页
第五章 超越实践:“中国梦”的实践内涵和实践路径第44-54页
    5.1 “中国梦”实践内涵的主体:人民第44-45页
    5.2 “中国梦”实践内涵的客体:现实和国情第45-46页
    5.3 “中国梦”实践内涵的目标和必由之路:现代性的重建实践第46-48页
    5.4 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及挑战:高远的胸怀与沉重的历史第48-49页
    5.5 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实践路径第49-54页
        5.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现代化实践中占居现代文明高度第50-52页
        5.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在新型现代化实践中创新现代性内涵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权利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