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电子合同纠纷管辖权概述 | 第8-11页 |
1.1 电子合同的概述 | 第8-9页 |
1.2 电子合同的特点 | 第9-11页 |
第二章 电子合同对传统管辖理论的冲击 | 第11-19页 |
2.1 一般管辖 | 第11-15页 |
2.1.1 在电子合同中确定被告住所地的难点 | 第11-12页 |
2.1.2 对电子合同纠纷管辖适用国籍标准的难点 | 第12-13页 |
2.1.3 以“联系”管辖根据确定电子合同纠纷管辖权的难点 | 第13-15页 |
2.2 特别管辖 | 第15-16页 |
2.2.1 电子合同纠纷中适用特别管辖理论的难点 | 第16页 |
2.3 协议管辖 | 第16-19页 |
2.3.1 依协议管辖确定电子合同纠纷管辖权的优点 | 第17页 |
2.3.2 电子合同纠纷管辖中适用协议管辖理论的难点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电子合同纠纷的独立管辖理论 | 第19-23页 |
3.1 新主权理论 | 第19-20页 |
3.2 网络空间自治论 | 第20-21页 |
3.3 国际空间管辖论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传统管辖理论的应对方式 | 第23-36页 |
4.1 电子合同纠纷管辖中的当事人住所地 | 第23-27页 |
4.2 电子合同纠纷管辖中的国籍标准 | 第27页 |
4.3 电子合同纠纷管辖中的“联系” | 第27-29页 |
4.4 电子合同纠纷管辖中的“特征履行” | 第29页 |
4.5 电子合同纠纷管辖中的合同履行地 | 第29-31页 |
4.6 协议管辖在电子合同纠纷管辖中的定位 | 第31-33页 |
4.7 B2C 电子合同纠纷的协议管辖 | 第33-36页 |
第五章 中国的电子合同纠纷管辖 | 第36-42页 |
5.1 中国现行的电子合同纠纷管辖规定 | 第36-37页 |
5.2 完善中国电子合同纠纷管辖规定的要点 | 第37-42页 |
5.2.1 多方位地调整已有的管辖理论体系 | 第37-40页 |
5.2.2 根据个案确定电子合同纠纷管辖权 | 第40页 |
5.2.3 确立不方便法院原则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辞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