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藁本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1.1 藁本种类及分布 | 第10页 |
1.1.2 藁本本草考证 | 第10页 |
1.1.3 植物学特征 | 第10-11页 |
1.1.4 化学成分 | 第11-12页 |
1.1.5 药理及药效 | 第12-14页 |
1.1.6 栽培学研究 | 第14页 |
1.2 种子萌发研究 | 第14-20页 |
1.2.1 种子休眠原因 | 第15-17页 |
1.2.2 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 第17-19页 |
1.2.3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 第19-20页 |
1.3 伞形科植物种子研究 | 第20-21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5页 |
3.3.1 藁本种子物理特性 | 第22-23页 |
3.3.2 藁本种子休眠原因 | 第23-24页 |
3.3.3 解除藁本种子休眠的方法 | 第24页 |
3.3.4 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子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24-25页 |
3.3.5 藁本种子适宜发芽温度的研究 | 第25页 |
3.3.6 光照对藁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5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43页 |
4.1 藁本种子物理特性 | 第25-27页 |
4.1.1 藁本种子外部形态特征 | 第25-26页 |
4.1.2 藁本种子内部形态特征 | 第26页 |
4.1.3 藁本种子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 | 第26-27页 |
4.2 藁本种子休眠原因 | 第27-31页 |
4.2.1 藁本种子透水性 | 第27页 |
4.2.2 藁本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30页 |
4.2.3 种胚发育情况 | 第30-31页 |
4.2.4 种子休眠类型 | 第31页 |
4.3 解除藁本种子休眠方法 | 第31-36页 |
4.3.1 赤霉素浸种对藁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1-32页 |
4.3.2 不同层积温度对藁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2-36页 |
4.4 4℃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子生理生化变化 | 第36-42页 |
4.4.1 4℃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胚的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4.4.2 4℃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子淀粉的变化 | 第37-38页 |
4.4.3 4℃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4.4.4 4℃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子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4.4.5 4℃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子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第40页 |
4.4.6 4℃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子淀粉酶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4.4.7 4℃低温层积过程中藁本种子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4.5 藁本种子适宜发芽温度的研究 | 第42页 |
4.6 光照对藁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2-43页 |
5 讨论 | 第43-45页 |
5.1 藁本种子休眠原因 | 第43页 |
5.2 藁本种子解除休眠 | 第43-45页 |
5.2.1 赤霉素浸种对藁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3-44页 |
5.2.2 低温层积对藁本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4-45页 |
5.3 藁本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 第45页 |
6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