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 GSM 系统结构与基本特点 | 第11-13页 |
1.2.1 GSM 系统结构 | 第11-13页 |
1.2.2 GSM 系统的基本特点 | 第13页 |
1.3 GSM 系统的频率配置 | 第13-14页 |
1.4 TD-SCDMA 系统结构与基本特点 | 第14-16页 |
1.4.1 TD-SCDMA 系统结构 | 第14-15页 |
1.4.2 TD-SCDMA 系统的基本特点 | 第15-16页 |
1.5 TD-SCDMA 系统的频率配置 | 第16-17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GSM 与 TD-SCDMA 系统关键技术与无线指标 | 第19-38页 |
2.1 GSM 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9-26页 |
2.1.1 时分多址技术(TDMA) | 第19-21页 |
2.1.2 分集接收 | 第21-22页 |
2.1.3 跳频技术 | 第22-24页 |
2.1.4 语音&信道编码 | 第24-26页 |
2.2 GSM 系统的无线性能指标 | 第26-28页 |
2.3 TD-SCDMA 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28-35页 |
2.3.1 时分双工 | 第28-29页 |
2.3.2 联合检测 | 第29-30页 |
2.3.3 同步技术 | 第30-31页 |
2.3.4 动态信道分配 | 第31-32页 |
2.3.5 接力切换 | 第32-34页 |
2.3.6 智能天线 | 第34-35页 |
2.4 TD-SCDMA 系统的无线性能指标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主要干扰类型及测算方法 | 第38-47页 |
3.1 杂散干扰 | 第38-39页 |
3.1.1 杂散干扰基本原理 | 第38页 |
3.1.2 杂散干扰测算方法 | 第38-39页 |
3.2 互调干扰 | 第39-42页 |
3.2.1 互调干扰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3.2.2 互调干扰测算方法 | 第40-42页 |
3.3 阻塞干扰 | 第42-45页 |
3.3.1 阻塞干扰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3.3.2 阻塞干扰测算方法 | 第43-45页 |
3.4 国内外W-CDMA、CDMA2000 与2G 干扰的研究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干扰分析 | 第47-55页 |
4.1 杂散干扰分析 | 第47-51页 |
4.1.1 各种基站的杂散指标 | 第47-48页 |
4.1.2 各种基站的杂散隔离度计算 | 第48-50页 |
4.1.3 各种直放站的杂散指标 | 第50-51页 |
4.1.4 各种直放站的杂散隔离度计算分析 | 第51页 |
4.2 互调干扰分析 | 第51-52页 |
4.2.1 可能的二阶互调干扰组 | 第51-52页 |
4.2.3 可能的三阶互调干扰组 | 第52页 |
4.2.4 互调干扰隔离度计算 | 第52页 |
4.3 阻塞干扰分析 | 第52-54页 |
4.3.1 阻塞干扰指标 | 第53-54页 |
4.3.2 阻塞隔离度计算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优化研究 | 第55-70页 |
5.1 主要干扰优化研究 | 第55-60页 |
5.1.1 杂散干扰优化研究 | 第55页 |
5.1.2 互调干扰优化研究 | 第55-56页 |
5.1.3 阻塞干扰优化研究 | 第56-60页 |
5.2 无线网络规划研究 | 第60-62页 |
5.2.1 无线网络详细规划基本步骤 | 第60-61页 |
5.2.2 无线电台选址主要因素 | 第61-62页 |
5.3 TD-SCDMA 与GSM 系统间的抗干扰隔离 | 第62-66页 |
5.3.1 TD-SCDMA 与GSM900 共站址共存的隔离度 | 第63-64页 |
5.3.2 TD-SCDMA 与GSM900/GSM1800 共站址共存的隔离度 | 第64-66页 |
5.4 网络优化场景应用 | 第66-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附表 | 第75-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