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3 本文完成的主要技术工作 | 第8-10页 |
第二章 可靠度理论介绍 | 第10-25页 |
2.1 可靠度简述 | 第10-14页 |
2.1.1 结构的功能要求 | 第10-11页 |
2.1.2 不确定性 | 第11-12页 |
2.1.2.1 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事物的不确定性 | 第11页 |
2.1.2.2 结构设计中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 第11-12页 |
2.1.3 可靠度的基本原理 | 第12-14页 |
2.1.3.1 基本概念 | 第12页 |
2.1.3.2 基本随机变量 | 第12页 |
2.1.3.3 结构极限状态 | 第12-13页 |
2.1.3.4 可靠度与失效概率 | 第13-14页 |
2.2 结构可靠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 第14-20页 |
2.2.1 验算点法(JC法) | 第15-17页 |
2.2.2 蒙特卡罗法(Monte-Carlo法) | 第17-20页 |
2.3 动态可靠度方法 | 第20-24页 |
2.3.1 结构动态可靠度的定义及特点 | 第20-21页 |
2.3.1.1 结构动态可靠度的定义 | 第20-21页 |
2.3.1.2 结构动态可靠度的特点 | 第21页 |
2.3.2 在役结构动态可靠度分析的简化方法 | 第21-24页 |
2.3.2.1 在役结构抗力模型 | 第22-23页 |
2.3.2.2 在役结构的荷载模型 | 第23-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天津港码头破损原因分析及耐久性模型比较 | 第25-42页 |
3.1 天津港码头的破损情况调查 | 第25-27页 |
3.2 码头的破损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3.3 混凝土破坏机理模型分析及比较 | 第29-39页 |
3.3.1 混凝土钢筋锈蚀模型及对比分析 | 第30-34页 |
3.3.1.1 钢筋锈蚀模型计算 | 第31-34页 |
3.3.1.2 模型对比分析 | 第34页 |
3.3.2 混凝土碳化模型及对比 | 第34-37页 |
3.3.2.1 混凝土碳化计算模型 | 第34-36页 |
3.3.2.2 模型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3.3.3 混凝土强度时变模型 | 第37页 |
3.3.4 锈蚀钢筋屈服强度降低系数模型 | 第37-39页 |
3.3.4.1 锈蚀钢筋屈服强度降低系数计算模型 | 第37-39页 |
3.3.4.2 模型对比分析 | 第39页 |
3.4 混凝土协同工作系数模型及对比 | 第39-41页 |
3.4.1 协同工作系数计算模型 | 第39-41页 |
3.4.2 模型对比分析 | 第41页 |
3.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在役高桩码头横梁可靠度分析 | 第42-50页 |
4.1 在役码头可靠度特点 | 第42页 |
4.2 随机变量分布的概率模型 | 第42-45页 |
4.2.1 荷载变量模型 | 第42-44页 |
4.2.2 荷载效应组合 | 第44-45页 |
4.3 统计参数的确定 | 第45-48页 |
4.3.1 构件抗力参数的确定 | 第46-47页 |
4.3.2 荷载统计参数 | 第47-48页 |
4.4 横梁承载力可靠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4.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算例 | 第50-54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0-51页 |
5.2 高桩码头横梁可靠度计算 | 第51-53页 |
5.2.1 随时间变化抗力模型参数的影响 | 第51-53页 |
5.2.2 高桩码头横梁构件整体时变可靠度 | 第53页 |
5.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