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水系干流监测水质指标与断面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 | 第10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黑龙江水系污染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2.1 水系简介 | 第10-11页 |
1.2.2 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1.3 水环境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1.3.1 国内外水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外水质评价方法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4 流域水环境水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1 水质模型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1.4.2 水质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5.1 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33页 |
2.1 仪器、设备及化学药品 | 第18-19页 |
2.1.1 化学药品 | 第18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2.2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2.3 研究区域监测点位布设 | 第20-24页 |
2.3.1 研究区水体 | 第20-21页 |
2.3.2 研究区流域及断面划分 | 第21-24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4-33页 |
2.4.1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 第24页 |
2.4.2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 第24-26页 |
2.4.3 秩相关系数法 | 第26-27页 |
2.4.4 物元分析法 | 第27-28页 |
2.4.5 模糊聚类法 | 第28-29页 |
2.4.6 水质模型法 | 第29-33页 |
第3章 黑龙江干流水质质量监测及水质变化趋势 | 第33-52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水质现状评价 | 第33-48页 |
3.2.1 污染物检出状况 | 第33页 |
3.2.2 污染物超标状况 | 第33-34页 |
3.2.3 各水域检出状况 | 第34-36页 |
3.2.4 各水域超标状况 | 第36-38页 |
3.2.5 各水域水质评价 | 第38-42页 |
3.2.6 各水域水质差异 | 第42-48页 |
3.3 水质变化趋势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黑龙江干流水质监测指标优化 | 第52-62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水系污染源分析 | 第52页 |
4.2.1 污染物来源分析 | 第52页 |
4.2.2 污染源分布图的绘制 | 第52页 |
4.3 水质监测指标优化 | 第52-60页 |
4.3.1 基本原则 | 第52-55页 |
4.3.2 基本方法 | 第55-56页 |
4.3.3 监测指标优化 | 第56-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黑龙江干流水质监测断面设置数值分析 | 第62-87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断面优化分析方法选择 | 第62-78页 |
5.2.1 基于物元法断面优化分析 | 第62-65页 |
5.2.2 基于模糊聚类断面优化分析 | 第65-66页 |
5.2.3 基于水质模型断面优化分析 | 第66-78页 |
5.3 基于三种模拟方法的综合分析 | 第78-83页 |
5.3.1 黑龙江干流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布设 | 第78-81页 |
5.3.2 乌苏里江干流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布设 | 第81-83页 |
5.4 点位布设优化结果 | 第83-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个人简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