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形成第11-25页
    1.1 物质变换思想的历史背景第11-16页
        1.1.1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生态危机第11-13页
        1.1.2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危机第13-14页
        1.1.3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危机第14-16页
    1.2 物质变换概念的溯源及其含义第16-19页
        1.2.1 物质变换概念的含义第16页
        1.2.2 李比希的“归还定律”第16-18页
        1.2.3 摩莱肖特的物质变换概念第18-19页
    1.3 物质变换的理论基础第19-25页
        1.3.1 物质变换思想的哲学基础第19-21页
        1.3.2 物质变换思想的经济学基础第21-23页
        1.3.3 物质变换思想的社会学基础第23-25页
第2章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内容第25-46页
    2.1 物质变换的基本内涵第25-29页
        2.1.1 自然的物质变换第25-26页
        2.1.2 社会的物质变换第26-28页
        2.1.3 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第28-29页
    2.2 物质变换的历史特征第29-34页
        2.2.1 前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变换的特征第30-31页
        2.2.2 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变换的特征第31-32页
        2.2.3 共产主义社会物质变换的特征第32-34页
    2.3 物质变换的循环规律第34-38页
        2.3.1 自然生态循环圈第34-35页
        2.3.2 社会经济循环圈第35-37页
        2.3.3 自然与社会的同构第37-38页
    2.4 物质变换的裂缝及其弥合第38-42页
        2.4.1 物质变换裂缝产生的原因第38-40页
        2.4.2 物质变换裂缝弥合的方法第40-42页
    2.5 物质变换理论的批判维度第42-46页
        2.5.1 物质变换理论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第42-44页
        2.5.2 物质变换理论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第44-46页
第3章 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当代启示第46-55页
    3.1 理论意义第46-50页
        3.1.1 物质变换思想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第46-47页
        3.1.2 物质变换思想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指南第47-49页
        3.1.3 物质变换思想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保障第49-50页
    3.2 现实意义第50-55页
        3.2.1 物质变换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合理调控物质生产过程第51-52页
        3.2.2 物质变换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第52-53页
        3.2.3 物质变换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锦涛“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
下一篇:梅林《马克思传》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