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装配式板桥横向连接方式的发展历程 | 第9-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空心板桥铰缝病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17-24页 |
2.1 空心板桥铰缝破坏病害的一般特征 | 第17-19页 |
2.2 空心板铰缝病害成因分析 | 第19-23页 |
2.2.1 设计因素 | 第19-21页 |
2.2.2 施工因素 | 第21-22页 |
2.2.3 运营管理因素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新型空心板的引入 | 第24-32页 |
3.1 本文参考的空心板通用图 | 第24-28页 |
3.2 新型空心板截面型式的确定 | 第28-31页 |
3.2.1 小悬臂长度的选取 | 第29页 |
3.2.2 新型空心板结构型式 | 第29-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空间梁格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32-43页 |
4.1 梁格法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4.2 空心板桥空间分析的梁格法 | 第33-39页 |
4.2.1 空心板梁桥的结构性能 | 第33-35页 |
4.2.2 空心板梁桥的梁格分析 | 第35-39页 |
4.3 梁板式上部结构 | 第39-42页 |
4.3.1 结构类型 | 第39-40页 |
4.3.2 梁格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4.3.3 构件截面特性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构建模分析对比 | 第43-67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3-44页 |
5.2 空间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5.3 新型空心板预应力配筋计算 | 第46-47页 |
5.3.1 考虑的荷载 | 第46-47页 |
5.3.2 配筋计算结果 | 第47页 |
5.4 新型空心板结构验算及对比 | 第47-50页 |
5.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0-55页 |
5.5.1 挠度对比 | 第50-52页 |
5.5.2 应力对比 | 第52-55页 |
5.6 横向分布系数比较 | 第55-62页 |
5.6.1 铰接板(梁)法与刚接板(梁)法计算原理 | 第55-59页 |
5.6.2 连续梁桥横向分布的简化计算 | 第59-60页 |
5.6.3 连续梁桥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结果 | 第60-62页 |
5.7 经济性比较 | 第62-65页 |
5.8 施工简易性比较 | 第65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