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不同空气源热泵系统形式的研究第15-17页
        1.2.2 空气源热泵蓄能研究第17页
        1.2.3 低温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研究第17-19页
    1.3 课题的提出第19页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第21-25页
    2.1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确定第21-22页
    2.2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模式第22-24页
        2.2.1 供热—蓄热模式第22-23页
        2.2.2 供热—放热模式第23-24页
        2.2.3 除霜—放热模式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实验样机设计第25-51页
    3.1 热泵系统热力计算第25-28页
        3.1.1 平衡点温度的确定第25-26页
        3.1.2 热力工况的确定第26-27页
        3.1.3 制冷循环热力计算第27-28页
    3.2 压缩机选型计算第28-31页
    3.3 蒸发器设计选型计算第31-37页
        3.3.1 空气流过蒸发器的状态变化第31-32页
        3.3.2 风冷翅片式蒸发器结构参数选取第32-33页
        3.3.3 风冷翅片式蒸发器的设计和校核计算第33-37页
    3.4 冷凝器的设计选型计算第37-41页
        3.4.1 套管式冷凝器的选型第37-38页
        3.4.2 套管式冷凝器设计参数选取第38页
        3.4.3 套管式冷凝器设计校核计算第38-41页
    3.5 相变蓄热器的选型设计计算第41-44页
        3.5.1 相变材料的选取第41-42页
        3.5.2 相变蓄热器的设计计算第42-43页
        3.5.3 相变蓄热器的结构设计第43-44页
    3.6 节流元件设计计算第44-46页
    3.7 系统管道设计和辅助设备的选型第46-49页
        3.7.1 管道选型设计计算第46-47页
        3.7.2 辅助设备的选型第47-49页
    3.8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设计第51-63页
    4.1 实验测试系统第51页
    4.2 组建室外环境模拟小室第51-54页
        4.2.1 温度控制系统第52-53页
        4.2.2 湿度控制系统第53-54页
    4.3 实验系统测量装置第54-59页
        4.3.1 实验系统传感器装置及安装第54-58页
        4.3.2 实验数据采集设备第58-59页
    4.4 实验方案设计第59-61页
        4.4.1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供热—蓄热模式第59-60页
        4.4.2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供热—放热模式第60-61页
        4.4.3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除霜—放热模式第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5.1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安全性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65页
    5.2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蒸发器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5-66页
    5.3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冷凝器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5.4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工质循环流量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8-69页
    5.5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经济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9-71页
    5.6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除霜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1-72页
    5.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73-75页
    6.1 结论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农村户用沼气池及其发酵原料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下一篇:AM真菌调节紫花苜蓿对重金属元素Cd的吸收和分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