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人民生活状况论文--人民消费水平、结构论文

衡水市居民生态文化消费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第13-17页
        1.2.1 国内外关于生态文化的研究第13-15页
            1.2.1.1 国外生态文化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1.2 国内生态文化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2 国内外关于生态消费的研究第15-17页
            1.2.2.1 国外生态消费相关研究第15-16页
            1.2.2.2 国内生态消费相关研究第16-17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重点及难点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2 创新点与重点、难点第18-19页
            1.3.2.1 论文创新点第18-19页
            1.3.2.2 论文研究的重点及难点第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生态文化消费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第21-29页
    2.1 生态文化消费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2.1.1 区域发展理论第21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2.1.3 生态经济学第22-23页
        2.1.4 消费经济学第23-24页
        2.1.5 生态伦理学第24页
        2.1.6 物质需求有限论第24-25页
    2.2 生态文化消费相关概念界定及内涵第25-29页
        2.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5-26页
            2.2.1.1 绿色消费第25页
            2.2.1.2 适度消费第25页
            2.2.1.3 可持续消费第25页
            2.2.1.4 生态消费第25-26页
        2.2.2 生态文化消费内涵第26-29页
第三章 生态文化消费模式及其构建第29-37页
    3.1 生态文化消费模式第29-31页
        3.1.1 生态文化消费模式的内涵第29-30页
        3.1.2 生态文化消费模式的基本内容第30-31页
            3.1.2.1 服饰消费第30页
            3.1.2.2 饮食消费第30页
            3.1.2.3 住宅消费第30页
            3.1.2.4 交通消费第30页
            3.1.2.5 社交消费第30-31页
            3.1.2.6 其它商品或服务消费第31页
    3.2 生态文化消费模式的构建第31-37页
        3.2.1 传统消费模式的缺陷第31-32页
            3.2.1.1 传统消费模式价值观上的缺陷第31页
            3.2.1.2 传统消费模式理论上的缺陷第31-32页
            3.2.1.3 传统消费模式目标上的缺陷第32页
        3.2.2 生态文化消费模式的构建第32-37页
            3.2.2.1 树立生态文化消费价值观——思想基础第33页
            3.2.2.2 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支撑第33-34页
            3.2.2.3 确立科学技术生态化发展方向——技术支持第34页
            3.2.2.4 建立政府政策强制机制——制度保障第34页
            3.2.2.5 设定切合实际的消费目标——现实需求第34-37页
第四章 衡水市居民生态文化消费实证研究第37-55页
    4.1 衡水市发展现状分析第37-40页
        4.1.1 衡水市概况第37-38页
        4.1.2 经济发展水平第38页
        4.1.3 社会发展状况第38-39页
        4.1.4 生态环境现状第39页
        4.1.5 资源开发与利用第39-40页
            4.1.5.1 自然资源第39-40页
            4.1.5.2 文化资源第40页
            4.1.5.3 环境资源第40页
    4.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第40-41页
        4.2.1 问卷设计第40-41页
        4.2.2 数据收集第41页
        4.2.3 变量选取与指标分类设定第41页
    4.3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1-44页
        4.3.1 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第41-42页
        4.3.2 居民生态文化消费状况第42页
        4.3.3 居民对生态文化消费的认知程度第42-43页
        4.3.4 居民参与生态文化消费情况第43-44页
    4.4 居民消费单因素方差分析第44-51页
        4.4.1 单因素基本分析第44-45页
        4.4.2 性别及婚姻状况方差齐性检验第45-46页
        4.4.3 多选项变量的多重比较检验第46-50页
            4.4.3.1 年龄特征差异分析第46-47页
            4.4.3.2 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第47页
            4.4.3.3 职业性质差异分析第47-49页
            4.4.3.4 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分析第49页
            4.4.3.5 生态文化消费认知度差异分析第49-50页
        4.4.4 各指标关系趋势检验第50-51页
    4.5 衡水市居民生态文化消费相关分析第51-52页
    4.6 分析结果讨论第52-55页
第五章 衡水市居民生态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分析第55-59页
    5.1 居民个人特征因素第55-57页
        5.1.1 性别因素第55页
        5.1.2 年龄因素第55-56页
        5.1.3 婚姻状况因素第56页
        5.1.4 受教育程度因素第56页
        5.1.5 职业性质因素第56页
        5.1.6 家庭人均月收入因素第56页
        5.1.7 居民居住年限因素第56-57页
    5.2 生态文化消费认知因素第57页
    5.3 生态文化消费品特征因素第57页
    5.4 生态文化消费政策因素第57-59页
第六章 构建衡水市居民生态文化消费模式第59-65页
    6.1 引导居民消费方式生态化第59-61页
        6.1.1 培养居民生态文化消费理念第59-60页
            6.1.1.1 性别特征第59页
            6.1.1.2 年龄特征第59页
            6.1.1.3 婚姻状况特征第59-60页
            6.1.1.4 受教育程度特征第60页
            6.1.1.5 职业性质特征第60页
            6.1.1.6 家庭人均月收入特征第60页
            6.1.1.7 居民居住年限特征第60页
        6.1.2 转变居民消费方式第60-61页
    6.2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与自律第61-62页
        6.2.1 优化生产环节第61页
        6.2.2 明确商品属性第61-62页
    6.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第62-65页
        6.3.1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第62页
        6.3.2 完善政府保障机制第62-63页
            6.3.2.1 激励机制第62页
            6.3.2.2 约束机制第62-63页
            6.3.2.3 监督机制第63页
        6.3.3 制定行为干预策略第63-65页
            6.3.3.1 承诺策略第63页
            6.3.3.2 信息策略第63-65页
第七章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A第71-7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筠连红茶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