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0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2.1 引言 | 第12页 |
2.2 SCTP的发展背景 | 第12页 |
2.3 SCTP的体系结构 | 第12-15页 |
2.4 SCTP的主要特性 | 第15-19页 |
2.5 SCTP的应用及扩展 | 第19-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SCTP的多路径并发传输技术 | 第23-32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多路径并发传输的协议需求 | 第23-24页 |
3.3 几种典型的多路径并发传输技术分析 | 第24-26页 |
3.4 基于SCTP的多路径并发传输 | 第26-30页 |
3.5 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CMT-SCTP的TCP友好性问题及其改善 | 第32-43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网络拥塞及其危害 | 第32-33页 |
4.3 SCTP拥塞控制机制 | 第33-35页 |
4.4 CMT-SCTP拥塞控制的TCP友好性问题 | 第35-36页 |
4.5 基于资源池思想的CMT-SCTP拥塞控制机制 | 第36-38页 |
4.6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4.6.1 仿真场景设置 | 第38-39页 |
4.6.2 基于资源共享思想的CMT-SCTP代码实现 | 第39页 |
4.6.3 仿真结果分析及比较 | 第39-4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CMT-SCTP的缓存阻塞问题及其改善 | 第43-56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CMT-SCTP缓存阻塞的原因 | 第43-46页 |
5.2.1 由数据包重排序导致的接收端缓存阻塞 | 第43-44页 |
5.2.2 由间隔报告导致的发送端端缓存阻塞 | 第44页 |
5.2.3 由接收窗口值变化导致的接收端缓存阻塞 | 第44-46页 |
5.3 基于缓存分裂思想的缓存处理方法 | 第46-48页 |
5.3.1 缓存空间大小估算 | 第46-47页 |
5.3.2 缓存分裂算法 | 第47-48页 |
5.4 基于路径质量的数据包调度算法 | 第48-50页 |
5.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5.5.1 仿真场景设置 | 第50-51页 |
5.5.2 方案的代码实现 | 第51页 |
5.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总结 | 第56页 |
6.2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0-61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1-62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