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选题理由和意义第10-11页
    1.2 界定主要概念第11-12页
        1.2.1 对外直接投资第11页
        1.2.2 区位第11-12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3-14页
        1.5.1 论文的创新点第13页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综述第14-20页
    2.1 经济区位理论第14-15页
        2.1.1 成本学派第14-15页
        2.1.2 市场学派第15页
        2.1.3 行为学派第15页
    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15-18页
        2.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16页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16-17页
        2.2.3 边际产业理论第17页
        2.2.4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第17-18页
    2.3 国内相关研究第18-19页
    2.4 现有文献评述第19-20页
第3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分析第20-31页
    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第20-23页
        3.1.1 起步阶段(1979 年至 1984 年)第20-21页
        3.1.2 发展阶段(1985 年至 1992 年)第21-22页
        3.1.3 调整阶段(1993 年至 2001 年)第22-23页
        3.1.4 迅猛发展阶段(2002 年至今)第23页
    3.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现状第23-29页
        3.2.1 六成投资流向中国香港和避税天堂第24-26页
        3.2.2 投资以亚洲为主,各洲快速增长,北美略有下降第26-27页
        3.2.3 八成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第27页
        3.2.4 区位分布集中于六大行业第27-29页
    3.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3.1 区位分布不平衡第29页
        3.3.2 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全第29-30页
        3.3.3 产业结构失衡第30页
        3.3.4 投资规模小且分散第30-31页
第4章 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因素第31-40页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第31页
    4.2 基于投资国角度的分析第31-36页
        4.2.1 宏观经济水平第31-33页
        4.2.2 企业层面第33-36页
    4.3 基于东道国角度的分析第36-40页
        4.3.1 制度因素第37页
        4.3.2 经济因素第37-38页
        4.3.3 社会环境因素第38页
        4.3.4 政策因素第38页
        4.3.5 科技因素第38-39页
        4.3.6 集聚因素第39-40页
第5章 实证分析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第40-45页
    5.1 模型的选择与构建第40-41页
    5.2 数据的收集第41-42页
        5.2.1 样本的选取第41-42页
        5.2.2 数据的来源第42页
    5.3 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第42-45页
第6章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优化的政策建议第45-53页
    6.1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优化第45-46页
        6.1.1 发展中国家仍是重点第45-46页
        6.1.2 开拓发达国家投资市场第46页
        6.1.3 周边国家优先投资第46页
    6.2 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第46-50页
        6.2.1 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体系完善第47-48页
        6.2.2 信息服务(中介)体系完善第48-49页
        6.2.3 增进国际间合作,营造良好国际投资环境第49-50页
    6.3 优化企业战略政策第50-51页
        6.3.1 明确区位选择战略第50页
        6.3.2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第50页
        6.3.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50-51页
        6.3.4 提高企业文化整合能力第51页
    6.4 后危机时代的促进政策第51-53页
        6.4.1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第51-52页
        6.4.2 调整产业结构第52页
        6.4.3 积极应对新风险第52-53页
简单的结语第53-54页
注释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托受托人忠诚义务的经济学研究--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
下一篇:实验发展经济学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