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 文章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第3章 忠诚问题 | 第23-31页 |
3.1 附忠诚问题的委托代理模型 | 第24-28页 |
3.1.1 模型的设定和假定 | 第25-26页 |
3.1.2 受托人行动集与收入集 | 第26-27页 |
3.1.3 受托人的激励约束 | 第27-28页 |
3.1.4 受托人参与约束和委托人目标函数 | 第28页 |
3.2 忠诚问题对于委托人和受托人效用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1 受托人忠诚时的委托人规划 | 第28-29页 |
3.2.2 受托人不忠诚时的委托人规划 | 第29页 |
3 2.3 受托人不忠诚导致委托人效用下降 | 第29-31页 |
第4章 忠诚义务 | 第31-46页 |
4.1 忠诚义务用惩罚预防侵占 | 第31-32页 |
4.1.1 用惩罚预防侵占 | 第31页 |
4.1.2 无法仅根据信托合同做出有效惩罚 | 第31-32页 |
4.1.3 用忠诚义务进行有效惩罚 | 第32页 |
4.2 提高忠诚义务的惩罚效果 | 第32-35页 |
4.2.1 通过举证责任转移提高惩罚概率 | 第32-34页 |
4.2.2 举证责任转移的具体规则 | 第34-35页 |
4.2.3 潜在的惩罚因素 | 第35页 |
4.3 我国信托法规忠诚义务建设现状 | 第35-42页 |
4.3.1 对于忠诚义务的总体设定 | 第36页 |
4.3.2 受托人不得享有信托利益 | 第36-37页 |
4.3.3 受托人不得利用信托牟取私利 | 第37-38页 |
4.3.4 限制利益冲突 | 第38-40页 |
4.3.5 信息披露 | 第40-41页 |
4.3.6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的保管制度 | 第41-42页 |
4.4 进一步完善信托忠诚义务的原则建议 | 第42-46页 |
4.4.1 确定忠诚义务的边界 | 第42-43页 |
4.4.2 规定受托人购买受益人的信托利益的条件 | 第43-44页 |
4.4.3 重视委托人风险偏好 | 第44-46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6-48页 |
5.1 忠诚义务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 第46页 |
5.2 忠诚义务通过惩罚和举证责任转移解决侵占问题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中文文献类 | 第48-50页 |
英文文献类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件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