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长旅——论张承志小说的创作主题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张承志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5页 |
(一) 《心灵史》发表前的小说研究 | 第10-14页 |
(二) 《心灵史》研究 | 第14-15页 |
二 选题原因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三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母爱主题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母爱主题的历史回溯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母爱主题的表达 | 第20-24页 |
一 对无私母爱的歌颂 | 第20-23页 |
二 对“母亲”般人民的歌颂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母爱主题的归因 | 第24-28页 |
一 “母亲”对作家精神气质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二 “人民”与作家的群体归属感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理想主义主题 | 第28-39页 |
第一节 理想主义主题的历史回溯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红卫兵”理想主义主题的表达 | 第30-35页 |
一 为青春理想辩护 | 第30-33页 |
二 为理想的纯洁辩护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理想主义主题的成因 | 第35-39页 |
一 理想主义的心理背景 | 第35-37页 |
二 抵抗价值的虚无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英雄主义主题 | 第39-49页 |
第一节 英雄主义主题的历史回溯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英雄主义主题的表达 | 第40-44页 |
一 精神父亲的塑造 | 第41-42页 |
二 浪漫英雄个体的精神超越 | 第42-44页 |
第三节 英雄主义主题的归因 | 第44-49页 |
一 对理想自我的期待 | 第45-47页 |
二 对自我精神的超越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宗教信仰主题 | 第49-60页 |
第一节 宗教信仰主题的历史回溯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宗教信仰主题的表达 | 第50-53页 |
一 信仰之于回民生存的意义 | 第50-52页 |
二 作家对哲合忍耶的皈依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宗教信仰主题的归因 | 第53-60页 |
一 张承志对自我的又一次超越 | 第54-56页 |
二 宗教信仰与主体世俗追求的联系 | 第56-60页 |
结语:自由的精神长旅 | 第60-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