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钒铬酸盐溶液中钒(Ⅴ)和铬(Ⅵ)的分离与回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钒、铬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第10-11页 |
1.1.1 钒及其化合物性质 | 第10-11页 |
1.1.2 铬及其化合物性质 | 第11页 |
1.2 钒、铬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1 钒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2 铬的应用 | 第12页 |
1.2.3 铬的主要化合物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钒的资源和钒冶金 | 第13-15页 |
1.3.1 钒的资源 | 第13页 |
1.3.2 钒钛磁铁矿概述 | 第13-14页 |
1.3.3 钒提取冶金 | 第14-15页 |
1.4 钒钛磁铁矿提钒 | 第15-17页 |
1.4.1 钒钛磁铁精矿直接提钒 | 第15页 |
1.4.2 钒渣提钒 | 第15-17页 |
1.5 钒铬分离的现状 | 第17-20页 |
1.5.1 化学沉淀法 | 第17-18页 |
1.5.2 萃取法 | 第18-19页 |
1.5.3 离子交换法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2.1 实验料液、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1 实验料液 | 第21-22页 |
2.1.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22页 |
2.2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2-24页 |
2.2.1 钒和铬的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2.2 拉曼检测方法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3.1 树脂预处理方法 | 第24页 |
2.3.2 离子交换静态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3.3 离子交换分离钒铬动态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4 离子交换富集铬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3 钒铬分离的静态实验研究 | 第28-36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弱碱树脂D314静态吸附 | 第28-32页 |
3.3 强碱树脂D231静态吸附 | 第32-34页 |
3.4 小结 | 第34-36页 |
4 钒铬分离的动态实验研究 | 第36-43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D314树脂吸附钒、铬 | 第36-37页 |
4.3 D314树脂动态分离钒、铬 | 第37-38页 |
4.4 含铬负钒树脂解析 | 第38-39页 |
4.5 负钒树脂解析 | 第39-40页 |
4.6 钒铬分离机理探讨 | 第40-42页 |
4.7 小结 | 第42-43页 |
5 钒、铬综合回收 | 第43-48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钒的回收 | 第43页 |
5.3 铬的富集与回收 | 第43-46页 |
5.3.1 铬的富集 | 第43-46页 |
5.3.2 铬的回收 | 第46页 |
5.4 含钒铬酸盐溶液分离回收钒铬工艺流程 | 第46-47页 |
5.5 小结 | 第47-48页 |
6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