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早熟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植株初步鉴定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词表第12-15页
1 文献综述第15-33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油菜再生体系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1 外植体的选择对油菜再生体系的影响第16-17页
        1.2.2 基因型的差异对油菜再生体系的影响第17页
        1.2.3 培养基类型对油菜再生的影响第17-19页
    1.3 油菜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油菜的遗传转化方法第19-21页
            1.3.1.1 生物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第19-20页
            1.3.1.2 物理化学介质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第20-21页
        1.3.2 外植体的预培养第21页
        1.3.3 农杆菌的侵染时间、浓度和共培养第21-22页
        1.3.4 抗生素的筛选浓度第22-23页
    1.4 油菜再生和遗传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23-25页
        1.4.1 外植体组织褐化第23-24页
        1.4.2 外植体组织玻璃化第24-25页
    1.5 转基因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第25-29页
        1.5.1 抗除草剂第25-26页
        1.5.2 抗病虫害第26-27页
        1.5.3 提高品质、改变农艺性状及工业用途第27-28页
        1.5.4 育性与自交不亲和性的转变第28-29页
    1.6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第29-31页
    1.7 选题的目的意义第31-33页
2 油菜子叶柄外植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第33-46页
    2.1 前言第33-3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2.2.1 试验材料第34页
        2.2.2 无菌外植体子叶柄的准备和接种第34页
        2.2.3 培养基第34-35页
        2.2.4 不同激素类型和浓度对子叶外植体的影响第35页
        2.2.5 油菜不同苗龄对子叶外植体再生的影响第35-36页
        2.2.6 不同浓度和配比的激素对油菜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6页
        2.2.7 不同浓度NAA和Kan对油菜再生植株生根的影响第36-37页
        2.2.8 再生植株的生根和移栽第37页
        2.2.9 数据分析第3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2.3.1 不同激素类型和浓度对子叶不定芽的影响第37-40页
        2.3.2 油菜不同苗龄和品种对子叶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第40-41页
        2.3.3 不同浓度和配比的激素对油菜子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1-42页
        2.3.4 不同浓度NAA和Kan对油菜再生植株生根的影响第42-43页
    2.4 讨论第43-46页
        2.4.1 不同激素类型和浓度对子叶的影响第43-44页
        2.4.2 油菜不同苗龄和品种对子叶不定芽分化率的影响第44-45页
        2.4.3 不同浓度和配比的激素对油菜子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5页
        2.4.4 不同浓度NAA和Kan对油菜再生植株生根的影响第45-46页
3 油菜子叶柄外植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46-67页
    3.1 前言第46-4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7-54页
        3.2.1 试验材料、菌种与质粒第47-48页
        3.2.2 试验试剂及培养基第48页
        3.2.3 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菌株的获得第48-50页
            3.2.3.1 EHA105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8-49页
            3.2.3.2 质粒的转化第49页
            3.2.3.3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第49页
            3.2.3.4 农杆菌阳性克隆的鉴定第49-50页
            3.2.3.5 保存鉴定后的阳性克隆第50页
        3.2.4 抑菌剂的抑菌效果比较第50-51页
        3.2.5 农杆菌侵染时间和浓度对油菜子叶柄的影响第51-52页
        3.2.6 卡那霉素本底抗性检测第52页
        3.2.7 转基因植株检测第52-53页
            3.2.7.1 再生植株DNA提取第52-53页
            3.2.7.2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第53页
        3.2.8 再生植株的生根、移栽和春化第53-54页
        3.2.9 数据分析第54页
    3.3 结果分析第54-63页
        3.3.1 目的基因的检测第54-55页
            3.3.1.1 大肠杆菌DH5α阳性克隆鉴定第54页
            3.3.1.2 农杆菌EHA105与LBA4404阳性克隆鉴定第54-55页
        3.3.2 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比较第55-56页
        3.3.3 农杆菌侵染时间和浓度对油菜子叶柄的影响第56-59页
        3.3.4 卡那霉素本底抗性检测第59-61页
        3.3.5 转基因植株的初步鉴定第61-63页
    3.4 讨论第63-67页
        3.4.1 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比较第63-64页
        3.4.2 农杆菌侵染时间和浓度对油菜子叶柄的影响第64-65页
        3.4.3 卡那霉素本底抗性检测第65-67页
4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67-69页
5 参考文献第69-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健康传播视野下医患沟通研究
下一篇:三唑磷、氯霉素、玉米赤霉烯酮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