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国内外深部矿床开采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外深部开采现状 | 第9页 |
1.2.2 深部开采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深部开采面临的问题与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 本文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金山店铁矿地质特征 | 第14-19页 |
2.1 概述 | 第14页 |
2.2 矿区地质 | 第14页 |
2.2.1 矿区地层 | 第14页 |
2.2.2 矿区构造 | 第14页 |
2.2.3 矿区岩浆岩 | 第14页 |
2.3 矿体的赋存条件及其空间分布 | 第14-15页 |
2.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第15-18页 |
2.4.1 矿岩物理参数 | 第15页 |
2.4.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5-17页 |
2.4.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7页 |
2.4.4 环境地质条件 | 第17-18页 |
2.5 地质资料综述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金山铁矿区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19-29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19-20页 |
3.3 有限元计算程序简介 | 第20-21页 |
3.3.1 有限元软件在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中的应用 | 第20页 |
3.3.2 地下矿山有限元软件基本分析过程及解题步骤 | 第20-21页 |
3.4 模拟回采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3.4.1 金山店铁矿开采现状 | 第21页 |
3.4.2 模拟回采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3.4.3 模拟分析主要数据 | 第23页 |
3.5 数值分析模型 | 第23-27页 |
3.5.1 基本假设条件 | 第23页 |
3.5.2 矿岩体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3.5.3 主要岩体类型及其物理力学参数 | 第25-27页 |
3.5.4 边界条件及载荷施加 | 第2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金山店铁矿深部开采地压活动规律研究 | 第29-39页 |
4.1 崩落法回采地压基本规律 | 第29-32页 |
4.1.1 深部回采工作地压类型 | 第29页 |
4.1.2 矿山采场地压 | 第29-31页 |
4.1.3 矿山巷道地压 | 第31-32页 |
4.2 金山店深部回采地压活动 | 第32-38页 |
4.2.1 -514m 水平回采模拟分析 | 第32-36页 |
4.2.2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深部回采岩体应力分析及回采顺序优化 | 第39-56页 |
5.1 模拟回采方案结果研究 | 第39-47页 |
5.1.1 主要回采分析步骤的选择 | 第39页 |
5.1.2 各方案回采中主要步骤应力分析 | 第39-47页 |
5.2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7-54页 |
5.2.1 方案回采中的主应力分布特征及安全系数 | 第47-50页 |
5.2.2 各方案的应力对比 | 第50-51页 |
5.2.3 应力值数理统计处理 | 第51页 |
5.2.4 各方案的安全系数对比 | 第51-54页 |
5.2.5 回采方案选取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深部矿体开采安全措施 | 第56-59页 |
6.1 深部矿体安全开采的影响因素 | 第56页 |
6.2 深部回采采场与巷道的破坏方式及面临的问题 | 第56-57页 |
6.3 安全事故防治措施 | 第57-59页 |
6.3.1 加强地质探测管理工作 | 第57页 |
6.3.2 加强地压监测与预报 | 第57页 |
6.3.3 选择科学的支护方式 | 第57页 |
6.3.4 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 | 第57-58页 |
6.3.5 加强地下水分布的监测 | 第58页 |
6.3.6 制定预防冲击地压的措施 | 第58页 |
6.3.7 制定深部回采安全应急预案 | 第58-5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结论 | 第59-60页 |
7.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详细摘要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