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特种加工机床及其加工论文--光能加工设备及其加工论文

某高铁用电机机座激光熔覆的温度场及残余应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附图索引第11-13页
附表索引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我国高铁的发展第14-16页
    1.3 激光熔覆技术概念第16-17页
        1.3.1 激光熔覆技术特点第16页
        1.3.2 激光熔覆的应用第16-17页
    1.4 熔覆材料及填送方式第17-18页
    1.5 激光熔覆数值分析第18-23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激光熔覆数值模拟理论基础第24-37页
    2.1 ANSYS理论第24-28页
        2.1.1 ANSYS的结构特点第24-25页
        2.1.2 热-结构耦合瞬态分析的一般步骤第25-27页
        2.1.3 相变潜热的处理(热焓)第27页
        2.1.4 生死单元技术第27-28页
    2.2 传热学基本理论第28-32页
        2.2.1 激光熔覆过程中涉及的三种传热方式第28-29页
        2.2.2 激光熔覆的非线性瞬态温度场热传导方程第29-30页
        2.2.3 用于激光熔覆的两种典型的热源模型第30-32页
    2.3 热弹塑性基本理论第32-36页
        2.3.1 应力应变分析的假设第32页
        2.3.2 塑性变形三大准则第32-34页
        2.3.3 热弹塑性方程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温度场、应力场及变形数值模拟第37-55页
    3.1 电机机座的实物模型第37页
    3.2 电机机座的几何模型第37-38页
    3.3 电机机座的有限元模型第38-49页
        3.3.1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假设第38-39页
        3.3.2 材料的热物参数第39-42页
        3.3.3 单元类型第42-43页
        3.3.4 电机机座及熔覆层的几何模型第43页
        3.3.5 网格的划分第43-45页
        3.3.6 热源光斑的处理第45页
        3.3.7 热源移动的处理第45-46页
        3.3.8 表面对流的处理第46-48页
        3.3.9 同步送粉的处理第48-49页
        3.3.10 位移约束的处理第49页
    3.4 电机机座激光熔覆的数值分析第49-54页
        3.4.1 数值模拟激光熔覆的参数第50页
        3.4.2 激光熔覆的几种熔覆路径第50-53页
        3.4.3 电机机座的散热和冷却第53页
        3.4.4 仿真方案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温度场、应力场及变形结果分析第55-67页
    4.1 电机机座的温度场第55-58页
        4.1.1 整体温度场形貌第55-57页
        4.1.2 温度场的对比第57-58页
    4.2 电机机座的应力场第58-61页
        4.2.1 电机机座的整体应力形貌第58-60页
        4.2.2 加热完成时应力的对比第60-61页
        4.2.3 冷却完成时应力的对比第61页
    4.3 电机机座的变形第61-65页
        4.3.1 电机机座的整体变形形貌第61-63页
        4.3.2 冷却完成时变形的对比第63-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5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第67-75页
    5.1 实验器材第67-68页
    5.2 实验方案第68-69页
    5.3 结果及分析第69-73页
        5.3.1 熔池形貌第69-72页
        5.3.2 钢板变形第72-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B刀具磨床数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复合材料壳体热芯缠绕张力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