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程序控制磨床和数控磨床论文

PCB刀具磨床数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开发背景概述第11-12页
    1.2 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第12页
    1.3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概念及分类第12-15页
        1.3.1 开放式数控系统特点第13-14页
        1.3.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方向第14-15页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5-17页
        1.4.1 国内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2 国外发展现状第16-17页
    1.5 主要工作目标及内容第17-18页
    1.6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第20-28页
    2.1 TWINCAT 系统性能介绍第20-23页
        2.1.1 运动控制功能第21-22页
        2.1.2 连接特性第22-23页
        2.1.3 适应性第23页
    2.2 DRAGONFLY 应用平台软件介绍第23页
    2.3 测试原则及测试方法概述第23-27页
        2.3.1 白盒测试第25-26页
        2.3.2 黑盒测试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PCB 刀具磨床数控系统的需求分析第28-37页
    3.1 系统概述第28页
        3.1.1 总体目标第28页
        3.1.2 系统描述第28页
    3.2 软件开发过程描述第28-30页
    3.3 需求分析第30-36页
        3.3.1 需求管理第30页
        3.3.2 需求的获取第30-31页
        3.3.3 功能性需求第31-32页
        3.3.4 非功能性需求第32页
        3.3.5 系统数据流图第32-34页
        3.3.6 系统数据字典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PCB 刀具磨床数控系统的概要设计第37-47页
    4.1 数控系统电气集成结构设计第37页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第37-38页
    4.3 人机界面功能设计第38-41页
        4.3.1 手动操作第39-40页
        4.3.2 自动运行功能第40-41页
        4.3.3 工艺选择及工艺参数设置第41页
    4.4 PLC 各模块的功能设计第41-44页
        4.4.1 系统初始化模块第42页
        4.4.2 辅助机构 IO 控制第42-43页
        4.4.3 错误处理模块第43-44页
    4.5 CNC 各模块的功能设计第44-46页
        4.5.1 机械手控制模块第44页
        4.5.2 铣刀加工模块第44-45页
        4.5.3 钻头加工模块第45页
        4.5.4 亚克力刀加工模块第45-46页
        4.5.5 外圆加工模块第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PCB 刀具磨床数控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第47-69页
    5.1 手动操作模块设计及实现第47-53页
    5.2 自动运行模块设计及实现第53-56页
    5.3 工艺选择及参数设置模块设计及实现第56-58页
    5.4 系统初始化模块设计及实现第58-61页
    5.5 系统辅助机构 IO 控制模块设计及实现第61-63页
    5.6 机械手控制模块设计及实现第63-65页
    5.7 错误处理模块设计及实现第65-67页
    5.8 刀具加工模块设计及实现第67-68页
    5.9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PCB 刀具磨床数控系统的测试第69-84页
    6.1 单元测试第69-79页
        6.1.1 手动操作模块第69-70页
        6.1.2 自动操作模块第70-72页
        6.1.3 工艺选择与参数设置模块第72-73页
        6.1.4 系统初始化模块第73页
        6.1.5 辅助机构 IO 控制模块第73-74页
        6.1.6 机械手控制模块第74-76页
        6.1.7 错误处理模块第76-78页
        6.1.8 刀具加工模块第78-79页
    6.2 集成测试第79-81页
    6.3 确认测试第81页
    6.4 系统测试第81-83页
    6.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结论第84-86页
    7.1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84-85页
    7.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l-Zn-Mg-Cu合金再结晶的控制及亚晶界对MgZn2粒子析出的影响
下一篇:某高铁用电机机座激光熔覆的温度场及残余应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