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担保国责任和义务咨询意见及我国的“区域”立法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 担保国责任和义务咨询意见发表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一) 担保国责任和义务咨询意见发表的背景 | 第13-14页 |
(二) 担保国责任和义务咨询意见发表的意义 | 第14-15页 |
二、 担保国责任和义务咨询意见的主要内容 | 第15-24页 |
(一) 适用的法律及《公约》的解释 | 第15-16页 |
(二) 请求发表咨询意见问题的范围 | 第16-17页 |
(三) 担保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 第17-20页 |
1、 确保义务 | 第17-18页 |
2、 直接义务 | 第18-20页 |
(四) 担保国的赔偿责任 | 第20-23页 |
(五) 担保国“采取必要和适当的措施” | 第23-24页 |
三、 担保国责任和义务咨询意见的法律性质及效力 | 第24-27页 |
(一) 海底争端分庭的咨询管辖权 | 第24-26页 |
1、 咨询管辖权的含义 | 第24-25页 |
2、 海底争端分庭行使咨询管辖权的条件 | 第25-26页 |
(二) 担保国责任和义务咨询意见的法律性质及效力 | 第26-27页 |
(三) 担保国责任和义务咨询意见对我国的影响 | 第27页 |
四、 我国履行担保国责任的“区域”立法 | 第27-39页 |
(一) 我国关于“区域”立法的现状及不足 | 第28-32页 |
1、 我国在“区域”内的实践活动 | 第28-29页 |
2、 我国关于“区域”立法的现状 | 第29-30页 |
3、 我国关于“区域”立法的不足 | 第30-32页 |
(二) 我国“区域”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2-35页 |
1、 我国“区域”立法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2、 我国“区域”立法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三) 关于“区域”立法的若干建议 | 第35-39页 |
1、 我国“区域”立法的原则 | 第35-37页 |
2、 我国“区域”立法应包含的具体内容 | 第37-39页 |
结束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