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导言 | 第12-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界定 | 第16-21页 |
一、文化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农村文化的内涵 | 第17-19页 |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与重大意义 | 第21-30页 |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 第21-25页 |
(一)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 第21页 |
(二)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 第21-23页 |
(三)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第23-24页 |
(四)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24-25页 |
(五)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 第25页 |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25-30页 |
(一) 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意义 | 第25-27页 |
(二) 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我国农村政治建设的意义 | 第27页 |
(三) 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的意义 | 第27-28页 |
(四) 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30-32页 |
(一) 农民群众的教育水平状况有了显著提高 | 第30页 |
(二) 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可喜的变化 | 第30-31页 |
(三) 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 第31页 |
(四) 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多样化 | 第31-32页 |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一) 资金投入不足 | 第33页 |
(二) 人才队伍缺乏 | 第33-34页 |
(三) 基层领导干部重视不够或认识偏颇 | 第34-35页 |
(四) 政府包办太多,农民缺乏主体性 | 第35-36页 |
(五) 农民自身素质相对不高 | 第36-37页 |
(六) 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37页 |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一) 封建制度的长期影响 | 第37-39页 |
(二) 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 第39-40页 |
(三) 基层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 | 第40-41页 |
(四) 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落后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2-52页 |
一、提高认识,明确文化建设目标 | 第42-43页 |
(一) 充分提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 第42页 |
(二) 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 | 第42-43页 |
二、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第43-45页 |
(一) 完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制度建设 | 第43-44页 |
(二) 加快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三、加大农村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 第45-47页 |
(一)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和建立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 第45-46页 |
(二) 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 | 第46-47页 |
四、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 第47-49页 |
(一) 国家是办教育的主要力量 | 第47页 |
(二) 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 第47-48页 |
(三)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 第48-49页 |
五、加快改革,健全完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 第49-52页 |
(一) 深化农村文化的体制改革 | 第49-50页 |
(二) 统一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建设 | 第50页 |
(三)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附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