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1.2.1 荧光扩散层析成像技术 | 第11-13页 |
1.2.2 荧光药代动力层析成像 | 第13-15页 |
1.2.3 荧光药代动力层析成像方法的分类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8-22页 |
第二章 传统静态DFT成像方法及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 | 第22-40页 |
2.1 组织体光学性质 | 第22-28页 |
2.1.1 散射 | 第22-24页 |
2.1.2 吸收 | 第24-25页 |
2.1.3 荧光效应 | 第25-26页 |
2.1.4 荧光参数 | 第26-27页 |
2.1.5 荧光染料 | 第27-28页 |
2.2 静态DFT成像方法 | 第28-32页 |
2.2.1 荧光耦合方程 | 第29-30页 |
2.2.2 逆向问题 | 第30-32页 |
2.3 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 | 第32-38页 |
2.3.1 估计理论 | 第32-33页 |
2.3.2 动态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 第33-34页 |
2.3.3 卡尔曼滤波的发展及意义 | 第34-35页 |
2.3.4 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算法框架 | 第35-37页 |
2.3.5 卡尔曼滤波的发散现象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基于自适应EKF的荧光药代动力层析间接成像方法 | 第40-62页 |
3.1 荧光剂药代动力学模型 | 第41-43页 |
3.1.1 指数动力学模型 | 第41页 |
3.1.2 分室动力学模型 | 第41-43页 |
3.2 自适应EKF算法框架 | 第43-46页 |
3.2.1 EKF通用框架 | 第43-45页 |
3.2.2 自适应EKF的遗忘因子 | 第45-46页 |
3.3 数值模拟 | 第46-58页 |
3.3.1 二维圆形仿体 | 第47-55页 |
3.3.2 三维数字鼠模型 | 第55-58页 |
3.4 总结与讨论 | 第58-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仿CT扫描模式荧光药代动力层析直接成像方法 | 第62-78页 |
4.1 理论与方法 | 第63-66页 |
4.1.1 动力学-测量值映射关系(Kinetics-to-measurement mapping) | 第64-66页 |
4.1.2 基于自适应EKF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接成像算法框架 | 第66页 |
4.2 数值模拟 | 第66-71页 |
4.2.1 二维模拟仿体模型 | 第67-68页 |
4.2.2 二维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4.3 二维圆形仿体数值模拟的讨论 | 第71-74页 |
4.3.1 不同源-探配置 | 第71-72页 |
4.3.2 不同采样时间间隔 | 第72-74页 |
4.4 螺旋形扫描方式的三维圆柱仿体数值模拟 | 第74-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基于结构先验的荧光药代动力层析成像方法及实验设计 | 第78-94页 |
5.1 基于先验信息的荧光剂药代动力学直接成像方法 | 第79-81页 |
5.2 仿CT扫描模式的荧光动态成像系统 | 第81-83页 |
5.2.1 仿CT扫描模式的荧光动态成像系统组成 | 第81-83页 |
5.3 ICG药代动力学仿体动态实验 | 第83-88页 |
5.3.1 ICG动态仿体 | 第83-84页 |
5.3.2 ICG药代动力学仿体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84-88页 |
5.4 ICG药代动力学小动物实验 | 第88-92页 |
5.4.1 小鼠实验过程 | 第88-91页 |
5.4.2 小鼠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1-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100页 |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 第94-95页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 | 第95-97页 |
6.3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